考点目录 考点一 意思表示
考点二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考点三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考点四 代理的基本理论 考点五 委托代理 考点六 诉讼时效
考点一 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
意思:当事人欲使得其内心意思发生法律上效力的效果意思。
表示:行为人将其内在的效果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为行为相对人所了解。
二、具体含义
(一)内心要有法律上效力的意思(设立、变更、消灭权利的意图) 设立:签订买卖合同,设立了债的权利与义务。 变更:合同变更履行期限,由3个月变更为5个月。 消灭:张三免除李四的债务,此时消灭了债权。 (二)表现于外部、被他人所了解(形式) 1.明示方式 (1)口头形式。
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如当面交谈、电话交谈等。 (2)书面形式。
用书面文字、数据电文进行的意思表示。 (3)推定方式(默示方式)。
当事人并不直接用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进行意思表示,而是通过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使得他人可
第1页
以推定其意思表示的形式。
【示例】公交车上车刷卡、招手打车、超市购物、将车停放在收费停车场、自助餐厅取用食物等。 2.沉默形式
(1)行为人以“消极的不作为”代替意思表示。
(2)沉默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示例1】《合同法》171条规定,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可以购买标的物,也可以拒绝购买。试用期间届满,买受人对是否购买标的物未作表示的,视为购买。
【示例2】《继承法》2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示例3】张三想借用李四的自行车,但又害怕路途遥远蹬着费劲儿不好骑。张三对李四说:“我先骑出去5分钟,不回来的话,就当借我一天了”,李四允诺,张三骑走5分钟后未见归来。此为双方约定以张三沉默方式作出借用的意思表示。
三、意思表示的分类
种类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举例 合同解除
生效时间 对方知道时生效 到达对方时生效 非对话 对话 要约和承诺、债务免除、授予代理权、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遗嘱行为、抛弃动产
意思表示完成时生效 【单选题】(2024年)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表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要约不属于意思表示
B.非对话的意思表示属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C.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无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继承 D.以公告方式进行意思表示的,自公告发布时生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意思表示。选项A:要约属于意思表示。选项B: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分为
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选项C: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
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多选题】(2024年)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沉默可以视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有( )。 A.当事人有约定
B.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 C.法律有明文规定 D.当事人纯获利益
第2页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
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多选题】(2024年)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有( )。 A.抛弃动产 B.授予代理权 C.设立遗嘱 D.行使解除权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于意思表示完成时即可产生法律效力,除法 律另有规定的, 如遗嘱行为、抛弃动产等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又分为对话的意
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如订立合同过程中的要约和承诺、债务免除、授予代理权、合同解除等意思表示,均采取到达主义。
考点二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分类标准 法律行为种类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一方意思 &双方意思 &多方意思 双方或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①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告成立 ②例如:债务的免除、代理权授予、委托代理的撤销、无权代理的追认、合同法定解除 ①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 ②例如:订立合同(含赠与合同)、设立公司的协议 注意决议与合同的区别: ①决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以多数决的方式作出,而且对没有表示同意的成员也具有拘束力; ②决议中的意思表示不仅针对发出表示的成员,而且主要针对表示者共同代表的法人 有偿民事法律行①双方当事人互为给付一定代价 是否互为给为 付对价 为 负担行为 ②例如:买卖、租赁、承揽合同 ②例如:赠与、无偿委托、无偿消费借贷 ①使得一方相对于他方承担一定给付义务 法律行为效果不同 处分行为
行为成立遵照形式 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 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不要求采取一定形式,当事人自由选择形式即可成立 主民事法律行为 行为之间依存关系
【单选题】(2024年)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债务的免除
从民事法律行为 不需要有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即可成立 从属其他民事法律行为而存在 如: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 ② “债法”上的法律效果 ③义务人的履行行为是请求权实现的前提(债权的相对性) ①直接导致权利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 ②典型的是物权变动 无偿民事法律行①当事人一方无需给付一定代价 第3页
B.无权代理的追认 C.委托代理的撤销 D.房屋的赠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双方民事法律行为需要两个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
成立。选项ABC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选项D赠与合同,需要赠与人与受赠人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才
能成立,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单选题】(2024年)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中的处分行为的是( )。 A.租赁合同 B.所有权转让 C.买卖合同 D.拆除房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处分行为是直接导致权利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这种变动既可以是权利的产生,也可以是权利的变更或消灭。物权变动就是典型的处分行为,如让与物 权(转移所有权)、抛弃物权、设定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押权)、设定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
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负担行为是发生给付义务效果的行为。负担行为设定权利不能直接实现,须经义务人的履行行为才能实现。最常见的负担行为就是合同行为,如买卖行为。故,选项B是处分行为;选项AC是负担行为。选项D拆除房屋属于事实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考点三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具备当事人、意思表示、标的三个要素。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前提;民事法律行为未成立,无法生效。 (一)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生效要件具体分析 1.生效要件(行为人)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从事的民事法律行为,认定为有效。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第4页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例题·单选题】(2014年改编)小凡年满8周岁,精神健康,智力正常。他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看中一块橡皮,定价2元,于是用自己的零用钱将其买下。下列关于小凡购买橡皮行为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小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无效
B.小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方为有效 C.小凡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有效
D.小凡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方为有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行为的效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
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
法定代理人追认。
2.生效要件(意思表示)
(1)欺诈(一方欺诈或第三人欺诈)。
①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②第三方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胁迫(一方胁迫或第三人胁迫)。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胁迫的客体: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 (3)重大误解。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提示】重大误解: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
(4)乘人之危致使显失公平。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5)虚假的意思表示。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归纳】民事法律行为撤销权的行使期限
情形 欺诈 第三方欺诈 主体 受欺诈方 受欺诈方 民事法律行为 知道或应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