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一、抒情方法
古代诗词的抒情方式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 就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爱憎分
明的思想感情。例如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直接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清高孤傲的形象。再如徐熙的《三峡吟》中“猿
啼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已经明确地告诉给人们诗中的羁旅之愁。
间接抒情, 就是作者将情感都寄托于客观景物或事物形象之中,表达得比较含蓄
委婉的细节叙述,主要包括即事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 即事抒怀。 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心感受。如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总角黎
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诗中写了黎族的
几个小童口吹葱叶欢迎诗人的事情,引发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
2.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即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这类诗在高考试卷上是大多数。如骆宾王的《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元? 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 ? 行云)》、 ??
的《残春旅舍》等都是。
3. 用典抒情(借古抒怀)。 用典就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包括对现实生活 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愿望。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诗句、文
章。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
到耐人寻味的效果。近几年用典抒情在高考试卷上出现得越来越多。如元
? 值摹恫匪
阕樱ǚ缏妒? 行云)》最后一句“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就是化用祖逖“闻 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诗人用廉颇自喻,老而
不服老,表现出坚决抗金的主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
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溪边自有舞雩风”,化用《论语》中“风乎舞
雩,咏而归”的典故,表现自己逍遥自在的情趣。
4.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周朴的《春日国怀古》:“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
绿树昏。”诗中描写了古国一片萧索荒凉的景象, 寄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Word 文档
`
5.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诗中的
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林中有奇鸟,自言是
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诗人在作品中把自己
比作凤凰,既标榜自己的清高孤傲,又说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6. 以小见大。 以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方法。如可朋的《耕田鼓》: “农夫田头鼓,王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公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以小见大,用农夫击鼓求雨和王击鼓
饮酒对比,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
二、描写手法
1. 对比。 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
较,在古典诗歌中有很多表现百姓苦难生活和怀古之情的伟大诗人往往是采取对比手
法,这种手法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如白居易的《中吟 ? 歌舞》:“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
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
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全诗
共有十八句,其中前十六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
囚”的惨状,就构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 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如杜甫的《月圆》:“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写眼前满月的清辉;而“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完全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用
来描写故园桂花开放。本诗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诗人渴望万
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3. 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一动一静, 相辅相成。如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弯,越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
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出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
写出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
美好和蓬勃生机。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乐景反衬哀情。如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曾
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曾为流离
惯别家”表明本诗为羁旅诗,要表达思乡之苦。而“等闲挥袂客天涯”,是说自己对
Word 文档
`
漂泊在外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可是一梦醒来时,诗人才发现自己身为
客,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5.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萧杀气氛,为他下文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
抒发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做好铺垫。 诗人望中所见, 激起意中所触; 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下文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6. 上下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 即观察角度的变化与描写的顺序。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花。”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
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上而下等。
7. 视觉、听觉、味觉等结合。 如黄庭坚的《雨过至城中家》中的“花飞衣袖红
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红香湿”分别是视觉、嗅觉、触觉描写,给人身临其境
的感觉。
8.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所谓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对要表现的对象进行描写。所谓侧面描写,即间接地描写要表现的对象,也就是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主
要描写的对象。如伯淳的《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开始“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
幽情”,正面描写乐曲的演奏者。后面“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 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渲染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
开启了读者的想象力,弥补了正面描写的不足。
三、修辞手法
1.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白的《古风(其十)》中“齐有倜
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前两句直接赞美鲁仲连,三、四句
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使人景仰。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
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凉
月如眉挂柳湾,越山中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
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净,亦反
衬出月光的明洁。
Word 文档
`
2.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
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使描写的人或事物表现得更形象、 更生动的作用。如涨潮的《商调 ? 黄莺儿》:“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花”“燕”都写出人的情态,具有人的感情和思想。
3. 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包括用部分代替全体、 用具体代替抽象、 用特征代替人和事物。 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更简练, 更含蓄。如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
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形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4. 夸。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绘,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 “五仞天”
“上摩天”“泪尽”都是夸,正是这些夸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
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
致。
5.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
念、思想和感情。比如松、竹、梅、菊等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
常借用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 ?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的“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以“兰”“蕙”“菊”来象
征自己高尚纯洁的品格。杜甫的《客从》中用“客泉”象征广大被剥削的劳动人们,用“客泉珠”象征劳动人民用血汗创造的劳动果实。
古诗词使用的手法还有多种多样,但高考试卷上一般只考查常见的艺术手法。阅读的时候,要先理解诗歌容,把握其中的情理,再去思考手法之妙。解答赏析题目时,要看清楚问的是抒情方法还是描写手法,如果对艺术手法(特色、角度)提问,则是对各种手法的全方位思考。回答时,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歌容加以简单解释,最后揭示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这种手法的妙处。有时一首诗或一句诗,使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解释其主要手法即可。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Word 文档
`
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别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议论。
4、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
借用典故 乐景哀
情
托物言志 以景结情
例: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 : 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
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Word 文档
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