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我们的教室高度约为( ) A.0.032千米
B.3.2米
C.320分米
D.32000毫米
2 . 图中的黑色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
A.卵生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3 . 蜗牛全身都是宝,具有食用价值的种类很多。为了研究蜗牛,必须去采集蜗牛,以下寻找蜗牛途径错误的是( )
A.到潮湿阴暗的地方去找
B.沿着蜗牛爬过留下的白色痕迹去找 C.夏天雨后到草丛中去找
D.酷暑干旱季节到水泥地上去找
4 . 诗人袁枚在《苔》一诗中写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说的是苔藓的“花”虽小,但依然像牡丹一样美丽地绽放,展示出坚强的生命力。下列有关苔和牡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苔和牡丹都能开花 B.苔和牡丹都有种子
C.苔的结构比牡丹简单,不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D.苔和牡丹的生活环境不同,这是生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5 . 日、地、月是人类最熟悉的三个星球,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 B.地幔运动的表现形式有火山和地震
C.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且月球没有大气听不到撞击声 D.当日、地、月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月相可能是新月,也可能是满月
6 . 纯铁的熔点为1535℃,如果液态铁中存在有固态铁块,则此时( )
A.液态铁和固态铁的温度都是1535℃ B. 液态铁的温度高于1535℃
B.液态铁的温度低于1535℃ D. 固态铁的温度低于液态铁的温度
7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中间去了 C.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其他的分子 D.分子间隔变小
8 . MP2.5中文名为“细微颗粒物”,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下列不属于细微颗粒物来源的是( )
第 1 页 共 10 页
A.绿色植物的花粉 C.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B.火山爆发出的火山灰 D.森林大火产生的灰尘
9 . 为了测定风向,我们可以用手指蘸点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来判定,先感觉有点冷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这是因为:( )
①有风的一侧酒精蒸发快 ②有风的一侧酒精蒸发慢 ③酒精蒸发时要吸热 ④酒精蒸发时要放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 . 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D.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11 .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处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时,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 A.反光镜
B.装片
C.物镜
D.目镜
12 .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由此可见,在电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和凝固 B.汽化和液化 C.熔化和液化 D.蒸发和沸腾
13 . 用同一支温度计测0℃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较高 C.两者温度相同
B.冰水混合物温度较高 D.无法比较
14 . 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 759毫米,7.59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毫米、厘米、分米、米 C.毫米、分米、分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D.分米、毫米、厘米、米
15 . 红叶石楠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常作为行道树。进入春季,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长出红色的嫩叶,而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同学们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度大有关。为了研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关于该实验方案的描述错误的是( )
第 2 页 共 10 页
组别 实验材料 环境条件 处理方法
甲组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乙组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A.实验选材应该为同一株红叶石楠叶片
B.甲组的环境条件应该设置为阴暗、适宜温度
C.该实验方案无法研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 D.该实验方案可以研究“温度能否影响叶片变绿”
16 . 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 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 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哥白尼的“日心说” 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学说
④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⑤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A.①②③ C.①③④
17 .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B.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盐两大类 C.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而无限长大
D.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生长细胞体积增大,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18 . 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B.②③④ D.①④⑤
A.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B.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C.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D.匀速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19 . 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地形的类型
B.地形的分布
第 3 页 共 10 页
C.地形的起伏 D.地形的地质构造
20 . 测量不规则的小石块的体积时,不需要的是( ) A.细绳
B.量筒
C.刻度尺
D.水
21 . 某同学欲从盛有液体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量筒放平后,仰视液面读数为76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56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等于20 L
D.无法确定
2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0°和180°经线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D.30°~60°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
23 . 下列各项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 A.月球是球体 B.太阳东升西落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二、填空题
24 . 下列仪器中,用来取块状固体药品的是 (填序号,下同),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是 ,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是 ,用作化学反应的容器的是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是 ,测量时间间隔的是 。
①酒精灯 ②显微镜 ③托盘天平 ④玻璃棒 ⑤镊子 ⑥试管 ⑦电流表 ⑧停表 25 . 凝固点是指晶体________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______。
26 .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________热量。
27 . 细胞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和多种多样的,如卵细胞呈椭圆形,_______呈蝌蚪形,平滑肌细胞呈扁圆形……;观察右图,由图可知该细胞为______细胞(填“动物”或“植物”)。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其中大多数生物的个体是由多细胞构成,属于_______生物;也有一些生物的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________内完成,属
第 4 页 共 10 页
于单细胞生物,它们一般生活在水中,如________。
28 . 卵黄的作用是________ 。
29 . 根据如下2005年十大科技进展的报道,回答问题.
材料1: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运动,进而开发出分子机器人.
材料2: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对疾病进行高效治疗.
(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____________;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分析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西莫夫所写的科幻小说《梦幻航行》中,人被缩小到细胞般大小,在人体内经历了梦幻般的体验.试想,如果你被缩小到一个原子般大小,把你放到水里,你会看到的景象是(请至少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 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三、探究题
31 . 在学习了测量物质密度后,爱探究的小明想测出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测液体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_______g。
(2)测液体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________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对他的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丙所示,
第 5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