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2008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目睹了名校的风貌,聆听了名校长的管理风采,仔细阅读了一份份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刊,能够说,每到一处,都会使我的心里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受。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一中的校园硬件设施的富丽,令人惊叹;但尤为让我感叹的是学校文化的点点滴滴:历年来本校本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制度,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文化,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办学思想来办学,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有文化,似乎长了一张会说话的嘴,如桥叫做“状元桥“,台阶叫做“登峰”等;校训、教风、学风都是“勤”字当先;他们的办学特色是“心里健康教育”,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高考文化”目的是为学生的高考打气。
我想每一个学校,都在实行教育,而各个学校实行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一,而办成象一中这样的特色学校有几个呢?他们不但是在“教”人,更是在“育”人,他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这种有形与无形的空间中,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陶冶他们的情操,“逼迫”着学生向高峰登去,领着学生向着有意义的人生迈进。同为教书育人的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应该怎样教呢?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这些是校长的事,校长怎么说我就怎么干。是这样的,但不要忘记我们头顶上都有一个“教育”,不是有句俗话“众人拾火,火焰高”吗?相信靠大家的群策群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把自己的学校打造
成象高明一中那样的学校。
与所有参观学校相比较小的珠海市第八中学的浓重的教研氛围,在我的心中时刻回荡:他们的师德建设(感受先进、寻找榜样、反思自我、持续学习,人人必读书)请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让老师带课交流、在校内上好示范课和研讨课、制定的新听课制度、传帮带指导新秀出师课、写案例反思、写读书笔记、并有评奖等,同时一直本着“狠抓教学质量,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向高效课堂要质量,提出课堂教学“四个一点”:“容量大一点、节奏大一点、讲的精一点”。
就是这样的一所小学校成绩年年位居珠海市榜首,这些引起了我的深思:想到统属于本地区的一个相对小的学校,作为一名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人,自己该怎样引领着大家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又该怎样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呢?还仅仅按着老路不加思索的走下去吗?我想现在就该好好想一想应该怎样做了?怎样来建设科研型的教师群体队伍呢?我应该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的制度,并以研究小专题为突破口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工作了8年的我,从工作到现在读了几本和教学相关的书呢?又写了几篇读书笔记呢?每星期成功高效的写了几课教学反思和案例呢?现在的教育,需要我去充电,而又是怎样去做的呢?还象以前那样边走边停吗?心思来了干上一会,心思去了不了了之呢?或者说根本就不走呢?真的,真的应该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而这种精神需要什么去支撑呢?需要的是持续
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学习、再实践-----这样的一个循环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我想,作为教师不再把工作当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你会越来越快乐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学习书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升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知识是财富,人生旅程是财富,教学经验、过程与感悟更是财富。
第三,与人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你发现不足、理解“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你大有裨益。
总尔言之,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深深知道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如何更好地耕种,才能让你的种的地硕果累累,如何实行同伴互助,怎样从一个单纯的教书匠转变成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等等。这些理论对我来说很是即时,有了这些先进的理论,才能有效的指导实践。相信,有了这次培训,我将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快更稳,我也会成为一名快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