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包括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导航与定位、微波光子工程
光学工程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包括光学工程、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光电子技术及光子学、光学仪器及技术、微波光子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包括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集成电路系统设计(0809Z1)、导航与定位(0809Z2)、微波光子工程
(0809J1)
一、学科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是其它与电类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大学的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拥有电工电子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微电子学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中心等教学和科研机构,实验条件优良、实验设备先进。本学科拥有雄厚的教师队伍,其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44人,聘请了中国科学院沈绪榜院士为特聘教授,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教学科研团队为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和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等40余项和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本学科形成了图形图像电路与系统、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波电路与天线技术、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导航与位置服务、光子器件与光电信息处理等特色研究方向,涵盖了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导航与定位、微波光子工程等七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与学科方向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身体健康,有志于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硕士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
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所属学院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研究方向
1. 集成电路系统设计
研究射频集成电路、高精度ADC/DAC、PLL等数字模拟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与实现、深亚微米/纳米级CMOS模拟IC低功耗设计技术;研究适合图形、视频、图像、基带处理等数据密集型应用的大规模阵列处理器体系结构及其集成系统设计技术、并行算法的优化与并行编程技术;研究高效能系统芯片的片上互连技术、可重构和容错技术以及多层次验证和快速原型验证技术。
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小尺寸半导体器件及其电路可靠性分析、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微电子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
3. 电路与系统
主要研究图形处理的基础理论、算法设计及其系统仿真;研究数字信号处理、图像与视频处理的基础理论与算法设计,研发数字信号处理、图像与视频处理的嵌入式电路与系统;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研究微波通信系统的原理与组成及其微波电路的设计、仿真与实现;研究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以及电磁兼容;研究无线导航定位天线以及抗干扰天线系统理论及其设计、射频电子电路和无线电频谱管理及有效利用技术等。
5. 导航与定位
研究卫星导航接收机的高灵敏度、高动态和高精度等导航定位技术及其接收机的射频、基带处理、天线设计及其集成技术;研究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的组合技术、多导航源组合技术、多平台协同定位技术;研究捷联惯性导航技术,包括激光陀螺、光纤陀螺、MEMS陀螺和加速度计等惯性传感测控技术;研究包括基于移动网络的小区识别定位、到达时间差定位、网络与终端混合定位等移动定位技术。
6、物理电子学
研究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实现方法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新型投影显示;研究光场的量子特性、量子态的产生、光子纠缠的物理机制,开发基于光场量子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