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大学生就业困
难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社会岗位需求下降、学生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相匹配、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原因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今年更是如此。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性的611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将超过700万人。2008年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这对原本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到今年3月1日为止,我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为8.4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毕业找工作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本人自身内在因素,笔者拟通过调查研究、文献查阅等方法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整理分析,并探讨相关应对措施,从而为我们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一、原因分析 外部客观原因
1.高校扩招后就业绝对人数剧增,结构业就业矛盾突出。 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各个层次的高校毕业生200多万人,比2002年净增60多万人。从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表1)我们看到从2001年到2006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初次就业率则呈下降趋势。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缘故,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很多企业净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倒闭,很多企业大幅削减用人岗位数。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仅岗位总量不足,而且有着严重的供需借位,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大多数毕业生都愿意选择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工作,不愿意到小地方、基层或响应国家号召去参加一些服务西部的计划,这样导到沿海发达地区人才扎堆以至浪费,而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急需大批人才,却招不到人,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
2.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前瞻性。
近几年有些高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地位,一味追求规模大、学科多、专业全,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造成毕业生整体素质下滑。尽管现在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难,但来自就业市场的种种信息表明,一些行业企业人才匮乏,在市场上却招不到他们所需的人才,原因是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错位。有的高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人才供过于求;有的高校专业划分过细且无特色,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结构性矛盾突出。
3.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其作用发挥有限。
当前很多高校相继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但从实际情况看来,这一体系作用未能有效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职从业人员不够,以我校为例,全校近2万学生每年近3000毕业生,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才2名;2.就业指导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大部分都较低,很多没拿到职业指导资格证书;3.指导方式单一,相当一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仍停留在发布招聘信息、帮学生移交档案这个层次。4.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指导课程没有专职的任课教师而显得零星又分散,效果较差,有些高校基本上没做过职业全程指导这方面的工作。5.就业信息收集滞后,对用人单位后期反馈、跟踪工作做得少或基本没做,不能及时有效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4.我国的就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歧视现象和地方保护主义。 ①性别歧视。在很多单位,男女生在同等条件下,女生遭拒绝的可能性要大得多。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103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统计分析显示:75.7%的用人需求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其中,对男性的需求比重为39.9%,对女性的需求比重为35.8%。②生源地方保护主义。不少地方、不少行业存在着较严重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给外地生源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导致外地毕业生比本地毕业生就业机会明显减少。③生理歧视或以貌取人。
内在自身原因: 1.就业观念未及时更新
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形势,对就业过于理想化,结果高不成低不就,在追求理想化单位屡遭失败的同时又错失了一些本是合适的就业机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社会多元价值观念和浮躁心态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了偏差,功利思想比较严重,一味追求收入高、福利好、工作稳定的单位,人为造成人才资源不均衡,同时也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所持的高期望和择业观与社会需求相悖,导致结构性就业难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就业心理不成熟
由于我们的毕业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如自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能力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导致大学生择业时往往摇摆不定,易随波逐流。家人的意见、社会的影响会毕业生很大的压力,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无法判断和决择。 3.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差较远
长期以来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较差,创新性匮乏的问题相当普遍。学生素质与社会要求不相吻合,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指导对策 从高校角度
1.高校可根据自身条件,灵活机动设一些助理岗位来缓冲就业压力。现在因为经济不景气导致社会岗位需求减少,有条件的高校可因地制宜设置一些机动岗来解决一部分同学的就业,特别是有较多科研项目的高校,可以吸纳一部分本科生做研究助理来解决其就业。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明确表示今年中大会增设150多个机动岗来满足部分本科生的就业需求。同时鼓励有能力、有经济基础的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做好相关教育工作。
2.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就业力。①高校在专业及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