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外贸易量是指:以不变价格计量的对外贸易额
解析: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货物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故答案选D。参见教材P42。 2、下列国际服务贸易形式属于商业存在的是:分支机构 A、艺人演出(自然人流动) B、国际旅游(境外消费) C、国际长途电话服务(跨界供应)
D、保险公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向当地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解析:商业存在是一参加方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的介入而提供服务,如银行或保险公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向当地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参见教材P44。
3、一种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规章和程序,通过公开叫价竞购,把事先经买主验看过的货物逐批或逐件卖给出价最高者的过程,这属于( B、拍卖)。 A、交易所交易 B、拍卖 C、博览会
D、非固定的国际商品市场
解析:拍卖是一种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规章和程序,通过公开叫价竞购,把事先经买主验看过的货物逐批或逐件卖给出价最高者的过程。参见教材P64。
4、采用国际商品协定价格中,当商品的价格降到最低价格一下时应当(A、减少出口 )。
解析:国际商品协定通常采用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等办法来稳定商品价格。当有关商品价格降到最低价格以下时,就减少出口或用缓冲基金收购商品;当价格超过最高价格时,则扩大出口或抛售缓冲存货。参见教材P67。
5、重商主义理论产生于(D、15-17 )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资产阶级国际贸易理论的早期阶段。 D、15-17 解析:重商主义理论产生于15-17世纪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资产阶级国际贸易理论的早期阶段。参见教材P71。
6、以自由贸易精神签订的第一个贸易条约是(C、“科伯登”条约 )。
解析:“科伯登”条约是以自由贸易精神签订的一系列贸易条约中的第一个,列有最惠国待遇条款。参见教材P74。
7、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决议,普惠制的实施期限以(A、十年 )为一个阶段。 解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决议,普惠制的实施期限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参见教材P91。 8、关税配额按( C、商品进口来源),可分为全球性关税配额和国别关税配额。 B、征收关税目的(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C、商品进口来源
解析:关税配额按商品进口的来源,可分为全球性关税配额和国别关税配额。参见教材P99。
9、美国从1933年开始实行(B、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并于1954年和1962年两次修改《购买美国货法案》。
B、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解析:美国从1933年开始实行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并于1954年和1962年两次修改《购买美国货法案》。参见教材P102。
10、在出口补贴问题上,(A、欧盟 )主张渐进式地削减出口补贴。 A、欧盟 B、印度
C、东盟(逐渐削减)
D、美国与凯恩斯集团(全面禁止)
解析:在出口补贴问题上,欧盟主张渐进式地削减出口补贴。参见教材P116。
11、一国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被称为(A、对外贸易依存度 )。 A、对外贸易依存度
解析:本题考查了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中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故答案选A。 12、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是( )。 D、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章世界市场价格的类型之一知识点。商品世界市场价格按其形成原因、变化特征可以分为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和世界“封闭市场”价格两类。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世界“封闭市场”价格则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具体包括调拨价格、垄断价格、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和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四种类型。故答案选D。 13、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 A、货币)。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三章贸易政策与理论中的重商主义理论的观点。重商主义理论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理论认为货币是唯一的财富,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减少本国货币拥有量,从而减少本国的财富。因而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应尽可能地多输出少输入,最好是不输入。故答案选A。 14、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实施政策内容所采用的对外贸易措施是(C、政策手段 )。 A、政策主体:政府
B、政策客体和政策对象:规范贸易活动包括企业、机构、个人 C、政策手段 D、政策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贸易政策的构成因素。政策手段: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实施政策内容所采用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如关税、非关税等。参见教材P70。
15、跨国公司在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是(B、调拨价格 )。 B、调拨价格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价格。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出于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负,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扶植幼小的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该价格一般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公司上层管理者制定。参见教材P67。
16、下列关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错误的是( B、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应该进口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
A、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应该生产丰裕要素密集的产品 B、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应该进口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C、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 D、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的国际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要素禀赋理论。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参见教材P75。
18、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国家货物进口额之和与所有国家货物出口额之和的关系实际为( B、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从世界范围看,所有国家货物进口额的合计数字理应等于所有国家货物出口额的合计数字。但是,由于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参见教材P41。 19、下列关于二战后国际分工新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B、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C、服务业的国际分工逐渐形成
D、跨国公司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构成了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A选项的正确说法是: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之间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参见教材P57。
20、下列关于二战后国际分工新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B、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C、服务业的国际分工逐渐形成
D、跨国公司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构成了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是(D、转口贸易 )。 解析:本题考查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而言,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参见教材P43。
1、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B、1.6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解析: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世界出口总额,故答案选B。参见教材P42。 3、在服务贸易中占有50%比重的贸易形式是(A、商业存在 )。参见教材P45表1-1。 A、商业存在 B、境外消费:10-15% C、跨界供应:35% D、自然人流动:1-2%
4、(C、国际贸易结构 )可以反映出一国的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参见教材P46。 5、(A、国际分工 )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解析: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在国际商品交换的背后隐藏着各国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工。参见教材P54。 6、国际金本位制在国际市场中最重要的作用是(B、支付手段 )。 解析:世界货币发挥着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参见教材P60。 9、自由贸易始于(A、英国 )。 解析:自由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始于经济最发达的英国。参见教材P73。 11、由投资而引发的国民收入变动往往几倍于投资量的变动,其倍数的大小取决于该国的(C、边际消费倾向 )。 解析:由投资而引发的国民收入变动往往几倍于投资量的变动,其倍数的大小取决于该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参见教材P80。 12、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被称为(A、差价税)。解析:教材P88。 13、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决议,普惠制的实施期限以( A、十年)为一个阶段。 解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决议,普惠制的实施期限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参见教材P91。 14、自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一些经济特区,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C、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 解析:自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省设立了经济特区。参见教材P124。 16、在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 )。 A、国际分工形成阶段为 16 世纪—18 世纪中叶 B、分工的中心是一组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等 C、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 D、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国际分工的特点:首先,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次,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再次,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最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欧洲殖民国家推行国际专业化生产的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参见教材P55。 2、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指标是( C、对外贸易系数)。 解析: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参见教材P47。 4、( D、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解析: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参见教材P47。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间的分工在削弱处在(D、深化阶段 )。 解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间的分工在削弱属于国际分工深化阶段的特点。参见教材P58。
7、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具有( B、自由化)的倾向。 8、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劳尔·普雷维什 )。 10、关税配额按(C、商品进口来源 ),可分为全球性关税配额和国别关税配额。 12、在出口补贴问题上,(A、欧盟 )主张渐进式地削减出口补贴。 14、跨国公司在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是( B、调拨价格)。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价格。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出于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负,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扶植幼小的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该价格一般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公司上层管理者制定。参见教材P67。
16、在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C、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 )。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国际分工的特点:首先,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次,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再次,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最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欧洲殖民国家推行国际专业化生产的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参见教材P55。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间的分工在削弱处在(D、深化阶段 )。
解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间的分工在削弱属于国际分工深化阶段的特点。参见教材P58。
19、按部门分类、下列商业性服务中,属于其他商业性服务的是( A、建筑服务)。
解析:本题考查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其他商业性服务包括: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特许与许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参见教材P45。 1、在总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C、货物通过国境 )。
解析:总贸易体系是以货物经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即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参见教材P43。 5、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是(C、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
解析: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是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参见教材P54。 7、自由贸易始于(A、英国 )。
解析:自由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始于经济最发达的英国。参见教材P73。
8、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具有(B、自由化 )的倾向。 解析: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具有自由化的倾向。参见教材P76。 9、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劳尔·普雷维什 )。参见教材P85。 10、按照( A、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财政关税、保护关税。参见教材P87。 18、具有同质性的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A、商品交易所 )。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商品市场形式。在商品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商品往往具有同质性。参见教材P63。
二、多项选择题
2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 )。 A、总贸易体系 B、专门贸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