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让科学课堂成为孩子探究科学奥秘的乐园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乐园

定远县城北小学 徐兴武 李道勤

小学科学主要讲授的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科学,科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就是说小学科学要紧密联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用生活中的具体的事物或事件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获得科学知识。如何使小学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充满乐趣和魅力,引领学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将来探索科学奥秘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一旦对科学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我想,“点燃火药”的方法很多,但方法之源是“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我在教学《磁铁游戏》一课中,为了使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和隔着物体能吸铁的性质。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步骤:1、玩“磁铁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识别信封里的各种物品,然后利用磁铁进行分类,最后归纳得出磁铁的性质“磁铁能吸铁”。2、“小节目激趣”。设计布娃娃在桌子上跳舞的小节目,引起学生质疑后再析疑、解疑。学生动手实验得到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3、知识应用“巧取试管小铁球”验证上面的结论。让学生在玩时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在玩中融学,学中有乐,乐中有得。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科学的生活性,学的有趣,学的充实。从“磁铁找朋友”到“布娃娃跳舞”再到“巧取小铁球”。这样一路走来,就是兴趣的传递,兴趣的接力,也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学中巧设激趣,打开了学生的求知之欲、好奇之心、探索之门。

二、让学生充分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去学习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在学生 学习科学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实验可以提供具体的思维材料,使之思维展开,实现由动作思维向表象思维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我们要敢于让学生动手,鼓励学生学生多动手,哪怕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

发学生创新的火花。亲身“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才能健康成长。失败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笔财富,使他们懂得科学研究的艰辛。例如,《电灯亮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学习科目,本课属于“电”这一教学单元。从生活中灯导入,设计安排了让小灯泡亮起来人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学生将经历一次高度开放的探究活动。根据课的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将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灯泡亮起来,并设法控制电灯泡的亮与灭。在学生独立动手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他们既赔偿了失败的苦涩,也收获礼成功的喜悦。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三、巧用信息技术,使科学课堂更具吸引力

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尤为突出。网络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将课堂由静变动,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科学课上有很多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只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无法用实验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没有动漫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巧营课堂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热忱。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

科学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思维,而应“蹲下身子”,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科学,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对学生“异想天开”的答案不要过早作出简单的判断,更不能嘲笑、讥讽学生,而应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学生刚刚萌发的创新意识,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出来。这时我们会惊叹,学生的创新潜能是难以估量的,同时,课堂也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更加精彩。

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他们吸水吗》一课中有个环节(我们来造一张纸),同学们不断的提出新问题,如:我们现在的纸是怎么来的?我们不用书中的方法能不能制造出纸来?造纸厂是怎样造纸的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说明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慢慢养成。

2、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探究

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其中,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我拿出3个都装着水的形状大小不同的瓶子,对学生说: “昨天,我到邻居家串门时,邻居家的小孩指着这3个瓶子,问我,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我左看右看,还真拿不准,大家帮我猜一猜,好吗?\话音未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竟争得面红耳赤,各持己见,“到底哪瓶水最多?”的探究活动就由此开始了。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按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小组成员应该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需要让学生进行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例:《植物的果实》一课的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果实的基本构造。 2、初步学会解剖果实的技能。

3、培养根据事物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

学习材料:苹果、梨、甘蔗、山芋、萝卜等实物。

让科学课堂成为孩子探究科学奥秘的乐园

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乐园定远县城北小学徐兴武李道勤小学科学主要讲授的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科学,科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就是说小学科学要紧密联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用生活中的具体的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fwcj1n4yw77t6k14cl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