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5讲宋明理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点1|哲思明理——宋明理学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背景

1.政治条件

经历唐末五代的分裂动荡,为巩固政治局势,需要整顿人心;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有利

于儒学的发展。

2.物质条件

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科学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

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代表 二程(程程朱理学 朱熹 颢、程颐) 哲学观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心”是宇宙万物陆王心学 王阳明 三、评价 1.积极

(1)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2)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

陆九渊 的本原,“心”即“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认识论 提出“格物致知”,把知识、道德、天理联系起来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3.思想条件

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了儒学、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局面。北宋儒学家既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同时又

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道德观 二、思想主张

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将人心与心外无物联系起来 将人心与道德联系起来 (3)具有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4)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立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

(1)成为统治阶级禁锢人民思想,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其所宣扬的礼教和“安分”“守命”思想成为劳动人民沉重的精神枷锁。 (3)“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4)等级观念、重男轻女、重礼轻法、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等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轻巧识记]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史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思想,提出了天理论。史料第一句话总括,三个省略号后的部分为内涵的外延。分别说明了“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2)史料二反映了理学的特点与积极作用。句号前为理学的特点,句号后为理学的作用。从关注生活和道德追求两个角度分析理学的积极意义。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体现了理学精神的精髓。文天祥被俘期间,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和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从文天祥身上我们能感悟到怎样的理学精神?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

[提示] 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气节。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2)根据史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提示] 积极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

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史论归纳]

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

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的道德主张。

陆王心学

史料一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象山先生全集》

史料二(王阳明)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陆九渊认为“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实际上是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解读史料时,要注意看史料的出处,从史料一的出处《象山先生全集》可以看出史料一是陆九渊的观点。“满心而发”说明了陆九渊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

(2)史料二中“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反映了王阳明的主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 不同:“格物致知”和反省内心。

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的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提示] 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说,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5讲宋明理学

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点1|哲思明理——宋明理学[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背景1.政治条件经历唐末五代的分裂动荡,为巩固政治局势,需要整顿人心;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有利于儒学的发展。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fp7y5x5n9797950lpza3sk4u09qm100fh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