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第4讲-第二章考情、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4分,2018年两份试卷的分值均为4.5分,题型主要为客观题。2015年的案例分析题涉及本章的“表见代理”,2017年的案例分析题涉及本章的“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2018年的案例分析题涉及本章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本章分为三个单元,共计13个考点。大多数考点需要准确理解,需要死记硬背的考点并不多,复习难度不大。复习本章需要5个小时左右。
2018年教材根据《民法总则》,对本章内容进行了重写,大多数内容是全新的。2019年教材对本章内容未进行重大调整。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表
2018年 题型 2016年 2017年 试卷一 试卷二 2018年 单选题 1题1分 1题1分 1题1分 3题3分 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多选题 案例分析题 1分 1题1.5分 1题1.5分 1题1.5分 2.5分 2分 合计 5分 4.5分 4.5分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单元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考点01: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P21) 1.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解释】民事法律行为分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2.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2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2)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委托代理的撤销、债务的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订立遗嘱等)。
(3)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两个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4)多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三个以上(≥3)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例题1·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须经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是( )。(2012年)
A.甲免除乙对自己所负的债务
B.甲将一枚钻石戒指赠与乙
C.甲授权乙以甲的名义购买一套住房
D.甲立下遗嘱,将个人所有财产遗赠给乙
【答案】B
【解析】(1)选项ACD: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2)选项B: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例题2·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2018年)
A.债务的免除
B.无权代理的追认
C.房屋的赠与
D.委托代理的撤销
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答案】C
【解析】选项ABD: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3.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1)负担行为是使一方(义务人)相对于他方(权利人)承担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行为,这种给付义务既可以是作为的,也可以是不作为的。
(2)处分行为是直接导致权利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并不需要义务人积极履行给付义务,物权变动是典型的处分行为。
【例题·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中的处分行为的是( )。(2018年)
A.租赁合同
B.所有权转让
C.买卖合同
D.拆除房屋
【答案】B
【解析】(1)选项AC:属于负担行为;(2)选项B:属于处分行为;(3)选项D:属于事实行为(而非民事法律行为)。
考点02:意思表示(★★★)(P23)
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意思表示可以分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2.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如遗嘱行为、抛弃动产等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但并非所有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都是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如撤销权的行使、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等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同时也是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2019年新增)
3.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分为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1)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2)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如订立合同过程中的要约和承诺、债务免除、授予代理权、合同解除等意思表示,均采取到达主义。
(3)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4)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4.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解释】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属于法定沉默),视为接受继承。
5.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6.对意思表示的解释
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注会CPA 经济法】整章讲义: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