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体位引流
第一节 体位引流技术
【适用范围】
呼吸道分泌物过多者。
【目的】
利用重心原理将肺叶内置留的分泌物引流到较大的呼吸道。
【操作重点强调】
禁忌征:
1. 因体位引流而加重发绀或呼吸窘迫。 2. 颅内压上升征兆。
3. 生命征象不稳定,病情危急。
【操作前准备】
1. 评估:
(1) 了解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史。
(2) 评估患者呼吸形态、频率,并听诊器肺部以及确定分泌物积聚的部位。 (3) 评估患者及家属执行此活动之能力、意愿及认知。 2.用物:枕头个数、听诊器1副、弯盘1个或卫生纸数张。
【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1. 2. 3. 4. 5. 6. 7.
解释 肺部听诊 取适当姿势 收集排出的分泌物 清除分泌物 维持上述姿势至少5min,必要时予以排痰或震颤数次 协助患者躺卧休息 洗手 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过程、方法和目的。 洗手。
听诊肺部,确定分泌物积聚部位。
协助患者采取适当姿势并以枕头适当支托,使分泌物积聚部位处于最高处。 将弯盘或卫生纸置于患者下颌处,以收集排出的分泌物。 维持上述姿势至少5min,必要时予以拍痰或震颤数次。
每日晨起早饭前和晚上睡眠前各实施一次,每次约20~30min,当患者感觉疲乏时,停止引流。
8. 鼓励意识清醒患者做深呼吸咳嗽。 9. 协助清除流出的分泌物。
10. 若尚有其他部位积聚痰液时,重复步骤4~8项,必要时予口腔护理或吸痰。 11. 协助患者躺卧休息。 12. 洗手。
13. 记录患者分泌物积聚的肺叶、呼吸音的变化、呼吸形态和分泌物性状,以及操作过程中
患者反应与家属执行程度。
【操作观察要点】
1. 体位引流常和其他治疗方法合并使用,如喷雾、深呼吸咳嗽、拍痰、震颤或吸痰。 2. 体位引流宜在餐前至少1h执行,每次20~30min,避免餐后执行,操作后患者需卧床休
息30min。
3. 对大量浓痰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或肺脓肿症及肺结核大出血者,均可采用体位引流。 4. 体位引流必须严格掌握使用范围,对高危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和极度衰竭者不能使用。
第二节 体位引流技术评分标准 项目 项目总分 仪表 操作前准备 5 10 工作衣、帽、鞋穿戴整齐,符合规范 环境清洁 规范洗手和手卫生,戴好口罩 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检查一次性物品质量 操作过程 75 对床号、姓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 评估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使用范围、呼吸形态、肺部痰液积聚状况 根据引流的肺段采取合适的体位,是分泌物积聚部位在最高处 将弯盘或卫生纸准备在一旁 宜选择在空腹时进行,如每天晨起早饭前和晚上睡前各1次,每次20~30min,必要时予以拍痰或震颤1次 指导做深呼吸有效咳嗽 协助清除分泌物 有其他部位积聚痰液时,更换其他姿势,重复引流,必要时予口腔护理或吸痰 监测患者对体位引流的耐受程度,评估其生命体征,特别是脉搏、呼吸的稳定性 协助患者躺卧休息30min 记录患者引流前后,呼吸音的变化、呼吸形态和分泌物性状 操作后 质量控制 总计 5 5 100 整理床单位,妥善安置患者,分类处理污物用物 操作要求 A 5 2 2 3 3 5 5 评分等级及分值 B 4 1.5 1.5 2 2 4 4 C 3 1 1 1 1 3 3 D 实际得分 2~0 0 0 0 0 2~0 2~0 5~0 2~0 5~0 15 14~10 9~6 5 4 3 15 14~10 9~6 5 5 5 5 5 5 5 4 4 4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3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对患者的态度,与患者的沟通,操作熟练程度 5
第三节体位引流技术风险防范流程
体位引流时存在低氧血症等风险,其防范流程如下:
低氧血症 临床表现:患者呼吸窘迫或血氧饱和度下降,出现发绀、 头晕、咯血等症状 预防: 处理: 1. 明确体位引流的适应症; 1. 根据引流部位,适当调整能为患者接受的引 2. 选择在餐前空腹时进行治疗; 流体位; 3. 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指导患者正确配合; 2. 一旦出现咯血、发绀、头晕、出汗、疲劳等 4. 治疗进行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重视症状,及时终止治疗; 患者注诉3. 合理使用氧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