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课程的类型
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由于课程工作者的哲学观和教育观等的不同,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便形成了不同的课程思想和理论,依此为指导就设计出不同种类的课程。课程的种类名目繁多,支配其间的课程理论也流派纷呈,以下主要介绍在课程史上影响较大几种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简言之,它是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我国古代的“六艺” 古希腊的“七艺”(最早的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各学科由各种不同类别的间接经验组成,各科内容取材于相应的科学领域; 三是不同类别的学科按照一定的顺序予以排列。
学科课程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和相关课程。
科目本位课程是由一系列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横向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分科课程。它形成于近代社会,是一种传统的学科课程。
学术中心课程是由以学术性知识为内容、突出各科知识结构的一系列学科组成的分科课程,又叫学问中心课程。这种分科课程于20世纪60年代发端于美国,其突出特点在于内容的学术性和结构性。由于它排斥实用学科和职业技术学科,其学科结构思想也不适于语文等非线性学科,故未能在美国推广。
相关课程是由具有科际联系的一系列学科组成的分科课程,又叫联络课程或关联课程。其突出特点是,确立相关学科的科技联系点,通过关联性教学,使这些学科建立共同关系,但各学科仍维持其原来的独立状态。如我们说的政史地不分家,就是说政治、历史、地理的学习具有关联性;语文、历史的学习也有关联性。
2.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是从儿童的
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活动课程突破学科局限、重视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它的优点在于: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创新与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同时,由于重视儿童的动机、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个性。它的不足在于:课程内容及安排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学生知识经验的来源上看,活动课程一般与学科课程相对应。学科课程强调学生对间接性知识经验的习得,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对直接经验的体认。但随着社会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和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界限正在淡化。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向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制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可学习过程。
总的来说:活动课程较之学科课程,提供给学生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自觉性,更易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很有帮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活动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但儿童从活动课程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有其偶然性和随机性。
(二)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1.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合成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采取xxx,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
综合课程坚持知识统一性的观点。其倡导者认为,科学是一个统一体:物理发现可用数学公式来阐述;化学发现可用物理原理来阐述;生物机体可视作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综合
能力的重要性。
综合课程面临的问题:一是教材编写:怎么把各门学科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很难。二是师资问题,教师受到的教育是专业划分过细,受过单一学科训练的教师往往无法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措施:一是协同教学,由若干教师合作来完成一门综合课程的教学任务;二是开设综合课程专业。
2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如美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英国科学、数学和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英语),
核心课程主张以人类的基本活动为中心,既可以避免学科本身距离生活过于遥远;又可以避免单凭儿童的兴趣和动机来组织课程,以致酿成概念模糊和体系混乱地后果。
形式: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因此会让它们学习那些接近它们生活环境的人类基本活动,如家庭、学校、邻居、当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再逐渐扩展其学习范围到本地区、本市、本国乃至全世界。
核心课程的优点:第一:因为它把各门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从属于要学习的题目,学习中强调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所学的内容是实用的。第二:
缺陷:
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和肤浅的;第二,学习单元可能被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有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
(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与管理的不同主体,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权威性:来自于政府赋予它们的职责以及法律赋予它们的合法性。
多样性:课程编制中心可以为整个教育系统编制课程,也可以为某些地区编制课程;可以为某个阶段或几个教育阶段编制教材,也可以为某类学校或几个学校编制教材。
强制性:强制执行,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习题集等。 2.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国家中央政府授权地方编制,能够反映地方性知识、为地方服务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它在充分利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