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丰雄讲解
伊东丰雄出生在东京,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 1965-69年任职于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
1971年 创办名为都市机器人(URBOT)的设计事务所
1979年 事务所更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现为该公司董事长 伊东丰雄出生在东京,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之后在Kiyonori Kikutake工作。1971年他开设了自己的事务所Urban Robot,8年后改名为伊东丰雄联合事务所。他受到早期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用最少化的方法来去除作品中的常规的东西。”在这一阶段里,他设计了很多项目,包括1976年的White U和1984年的Silver Hut,发展出用纤维、穿孔铝板和延压金属板组成的轻型可渗透膜结构的建筑美学。例如1986年的Tower of Winds和Restaurant Nomad以及1991年的八代市市立博物馆。他的其他知名作品有日本的仙台多媒体图书馆(“几乎没有墙体的独特结构”),2002年获得了世界建筑奖的“亚洲最佳建筑奖”。
伊东丰雄目前的工作涉及到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和私营项目,如巴黎的Hpital Cognacq-Jay、西班牙Torrevieja的休闲公园和新加坡的VivoCity
伊东丰雄的作品可被认为是对日本社会复杂性的最重要的诠释之一。他的建筑很难适合严格格的、一贯的思想潮流,事实上,伊东最初的意图并不是追求一种单一的研究,或者创造一种适用于任何地方的自己的正式风格。他的研究始于对日本消费社会的留心观察及对其社会背景的解析。
早期建筑思想伊东丰雄的早期作品,多是以形式的轻盈、建筑的短暂性来获取流动感和飘浮性的意向。也就是说, 对于时代的“不确定性”,伊东的回应主要落在建筑形式的层面,以形式的造型方式来诠释时代精神。显然,这种以形式的意向来获取轻盈的建筑设计手法,还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手法。但是,比起新陈代谢派停留在概念层面的清议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也比美国后现代建筑停留在建筑外在形式的意义的阐释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伊东丰雄的早期最惯常使用的手法就是通过轻型材料和临时性(不耐久)的材料,来表达他的建筑短暂性的想法,这个想法一直贯在他所有的设计中。伊东曾经说过:“建筑不是长久的存在,而是临时物的想法,是我所喜欢的。”伊东还认为建筑由于耐久性而变得不合时宜,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不可预测和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可预测,建筑已经沦为城市的代谢物,一般都市消费品——用完即扔(一次性消费品)。
1976年的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和1984年的银色小屋(Silver Hut)),在“银色小屋”中使用轻型拱形屋顶来表现这种建筑存在的短暂性和不确定性。
虽然采用轻型材料和临时性材料,是一个策略,但是这些材料所营造的空间却给人们一个惊喜。伊东丰雄设计的“银色小屋”上面的拱形的曲面顶棚,是一个活动屋面,可以自由开启,谦逊地让空气和光线自由地进入室内。即使是在关闭的情况下,透明材料仍能不能阻挡阳光,整个建筑就好像笼罩在梦境(即不确定)之中。小屋的内部完全涂成白色??光线在室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整个建筑给与人的印象,好像进入了一个未来的时空隧道,他的建筑很好地诠释了后现代社会的虚幻和不确定的时代感悟。
轻型材料和临时性材料的外在形式来本来就显得轻盈飘绕,而这些材料在事实上可以创造一个半透明的空间,这是伊东建筑设计的一个意外的收获,而正是这个收获启示他,使得他的建筑思想向更深一步去拓展,丰富建筑表现语言。他的关注点转向材料的质感(即材料的透明或半透明)所营造的意境和气氛方面就顺理成章。
1986年伊东丰雄的作品风之塔(Tower of Winds)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将他推向国际当代建筑师之列,此作品呈透明圆柱状,是日本国铁横滨线的北幸地下街通风口,夜间照明相当有巧思,会依据噪音、风速等数据变化。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西区。
21公尺高的椭圆形立柱在圆环交流道中央、JR横滨车站前面。结构由一个轻量孔铝板支撑,将大型地下购物中心的通风塔隐藏在后,化庸俗的烟囱为高雅的圆柱。压克力镜子铺在通风塔上,和铝板之间设有上千个迷你灯泡和12个霓虹圈,底部则有30个泛光灯。灯光由计算机控制,根据周围的不同信息不停变化花样。
该塔位于横滨车站西侧出口诞生30周年所举行的指名竞赛中被采用的。竞赛条件是 不铺偶坏大约20年前建造的混泥土塔的功能,同时作为标志性塔呈现出新的形态。
他们用镜面全面覆盖,周围用具有椭圆形平面的铝合金打孔的筒覆盖。在原有的塔和圆筒之间布置了几种不同的照明,达到万花筒的效果
后期建筑思想
伊东丰雄后期建筑思想开始由对材料的形式层面利用,转变到对材料质感层面的研究。到了此时,伊东的建筑思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从建筑材料的质感上来获取这种轻盈感。这种超越形式而深入到质料中是伊东丰雄建筑思想的一个飞跃。当然,作为早期建筑思想的合理的开发和延伸,他一直没有摆脱对材料形式的青睐。对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的转变,采取这样的一种说法更为恰当:早期对于建筑的流动、飘逸和轻盈感的意向是相当于绘画艺术上的一种写实的手法,而后期则采取了一种相当于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即从强调形体所营造的视觉形式上的轻盈感,进而转向“意境”中轻盈。
伊东丰雄发展了一种对半透明特殊艺术趣味,尤其是透过金属板所见到的半透明性。他认为透明会让人觉得没有层次,如果将透明的墙壁再次挡住,会创造出更多的层次。他甚至在有意识地探讨玻璃幕墙的意境,通过控制玻璃的透光率,改变所营造的建筑气氛和环境。在这方面,需要开拓的空间和余地都很大,反正他已经深深地进入到材料的质感中寻求“不确定性”的感觉,而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2001年,伊东丰雄以仙台媒体中心,这个独特的建筑作品使他获得200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终身成就金狮奖。仙台媒体中心是一所让仙台市民使用的图书馆设施,伊东丰雄大胆的将建筑外观全采用透明的玻璃拼接,并能清楚的看见里面如海草般不规则的管状梁柱,使原本坚硬的建筑外观,变成了如水族箱一般柔软感觉,所以有媒体称其为“软建筑”的代表作。
这个建筑用了一个极端简单的建筑概念包括三个元素——(地)板、管(道)和表皮。 仙台媒体中心 轻巧的楼板和由倾斜的钢管结合而成的管道形成了一个轻盈的视觉感受, 再加上表皮玻璃的使用,使得整座建筑显得空灵、朦胧和
氤氲yīnyūn不定,玻璃的反射与折射使得建筑室内犹如陷入一种视觉迷宫之中,这些都使得仙台媒体中心成为艺术精品。
对于伊东丰雄的建筑,它是明净、空旷、匀质的。他追求一种抽离重量的轻盈感。钟情于玻璃这样的轻薄透亮的材料。喜欢使用白色、空白与裸露
安藤忠雄的建筑,是清水混凝土,朴实低调,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
伊东丰雄和安藤忠雄都是从自然入手来展开他们建筑的建筑家,伊东不过是借用自然界的现象作为一个过渡物和跳板,以此来对后现代社会的迂回。而安藤也是从自然着手,不过是从文化的角度。安藤看到了建筑物切断了人与自然的交流,而他企图做的一切就是恢复人对自然界之间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