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000字_4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孟子之中国哲学中对“命”的阐释——《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000字:

中国哲学中非常常见的议题之一便是“命”。各家学派对“命”的阐述各有不同,甚至连对这个字眼的释义都有很大区别。 孔子或许是最早对“命”的概念提出阐释的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在这里,孔子首次提出了“知命”的概念。他认为,“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的范围以外的东西,而“知命”则是这在人已经做好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平静地、无可奈何地接受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不可避免的东西。这是一种对“不可为”之事的妥协,结合孔子的其他思想,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他的时代中所提出的思想理论多强调结果而忽略过程。

而墨家对“命”的认识则大有不同。墨子认为“命”即是“前定的命运”,并认为不应提倡有关“命”说法,因为过于相信前定的命运会造成人们的懒惰,轻易把自己委于命运,这并不利于个人发展。不可否认,墨家此种说法主要是为了对抗儒家而提出的,且基于墨家学派有“天志”“明鬼”的思想存在,他们对于“命”的解释似乎局限了一些。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到了孟子这里,“命”又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味。孟子引入了“性”的概念来补充阐释“命”,君子所不确认的性,即自然本性,就被孟子归为“命”。他呼吁人以“性”这一内在道德力量突破“命”,通往正确的价值导向。孟子认为,人不断将内在的“性”充分发展,即会逐渐认识到自身所完成的“配义与道”其实就是对天命的延伸。读后感·在这前提下,人所努力进行的道德发展,就与“命”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一种神圣的境界中转化为了天命的意义。 在孟子的理论中熠熠生辉的是他强烈的生命关怀思想,这也可以从他的政治观念中看出。他主张“施仁政”、“谨庠序之效”、“民贵君轻”都巧妙地将“王道”和“仁”结合在一起。孟子总是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使人民得到更好地生活条件,发展“爱人”的思想,进而达到“护生”的目的。究其根源,这种生命关怀也是关于“命”的阐释和教诲。

孟子在维护人民生存权利,保障人民生命质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出人类对生命的感情。孟子试图用“仁、义、礼、智”的道德原则提高人们精神境界的纯良,从而引发人民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从此开始,中国哲学的历史上闪烁起了人性的光辉。在一代代伟大哲人的深思中,中国哲学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才筑起了现今看来如此辉煌的哲学帝国。出处:太阳黑子的野马尘埃(公众号),作者:王祉茹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000字_4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000字导读:读书笔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孟子之中国哲学中对“命”的阐释——《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000字:中国哲学中非常常见的议题之一便是“命”。各家学派对“命”的阐述各有不同,甚至连对这个字眼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ee958ouw86m3qp9xkwe9ersa9ps1u00x6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