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路面坍塌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
摘要 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中,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可预见因素众多,因此,隧道坍塌也是其中最为常见、后果最为严重的事故之一。一旦发生隧道坍塌,不仅会延误工期、增加施工成本,而且还会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与后果。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铁隧道发生坍塌的成因,然后提出了针对性的防坍塌安全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地铁隧道;路面坍塌;成因分析;控制措施
1 地铁隧道路面坍塌的成因分析
1.1 勘察设计方面
地质勘查工作是隧道设计的前提,是合理选择施工方案与支护参数的关键环节。如果地质勘查工作不详细,对隧道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与地质构造掌握不清楚,就会导致地质勘查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隧道地质情况,致使在进行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方案与支护措施的选择不合理,与实际的地质条件不符。如果设计的支护参数偏低,就会导致无法满足整个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一旦围岩变形超出支护强度,就会发生隧道坍塌,因此,完善的地质勘查与设计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避免坍塌事故的首要条件[1]。
1.2 地质条件方面
(1)地质条件较差。隧道工程属于地下工程,因此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中,受到地质条件以及地下空间结构等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很大。在遇到围岩强度较低或破碎松散的不良地质结构,例如穿越断层破碎带、偏压浅埋段、富水段、软弱围岩段等恶劣地质条件时,不仅会加大施工难度,而且安全性也会随之降低。如果在地质条件差,而地质勘查工作不到位又未进行合理的支护与施工,那么就会大大增加发生隧道坍塌的可能性。
(2)地下水丰富。在地下水丰富或存在少量涌水的地段,土质多表现为饱和软黏土、淤泥或泥炭质土,流塑性大、强度低、稳定性差,随着地下含水量的不断增加,也会加大发生涌水突泥的可能性,致使隧道出现坍塌的概率增加。另外,地铁隧道穿越城市给排水管线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地下雨、污水管线存在渗漏,就会导致周围土体饱和软化、强度降低、稳定性差,导致相应的支护措施失效、掌子面失稳,在此种情况下,丰富的地下含水层就会导致隧道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大增,致使发生坍塌风险。
1.3 施工作业方面
(1)施工方法不合理。一些施工单位为赶工期、抢进度,未按照施工设计
图纸以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作业,致使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例如爆破时不合理的炸药用量、支护设计参数过低、爆破方案不合理等,都会导致掌子面失稳而发生坍塌事故;另外,施工作业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例如开挖不到位、危岩处理不及时、开挖断面成型差等,也会导致引起塌方;此外,支护质量不达标或支护参数过低,施工工序间生产能力失衡、不具针对性,例如本应小断面开挖,但却选择大断面开挖,本应先拱后墙却先墙后拱,并且在后期施工中又未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造成坍塌;同时,发生初次轻微坍塌后,现场作业人员对坍塌地质现象认识不足,而采取盲目的处理措施,从而导致再次发生严重的坍塌事故。
(2)初期支护不利。隧道开挖到规定长度后应进行初期支护,以确保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初期支护不及时、支护强度不夠等而造成支护失效,都是导致发生坍塌的直接诱因。例如,在进行隧道施工时,未及时施作格栅钢架与锚杆等支护措施,再加上开挖爆破的岩体扰动,致使围岩变形过大而造成坍塌。因此,在围岩失稳前,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初期支护是导致隧道坍塌的关键原因。
(3)二次衬砌失效。二衬施工通常采用复合式衬砌,在围岩及初衬稳定后施作,促使围岩与支护体系形成统一的整体,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二衬施作后再次发生坍塌的概率极低,但是,如果二衬防水失效,在停止降水后地下水位上升就会导致支护体系失稳而发生隧道坍塌。
1.4 现场管理方面
隧道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致使在地质条件发生改变时未及时改变开挖方法、加固措施不到位;另外,未根据施工要求加强对围岩的监控量测,未根据“岩变我变”的原则实施动态管理,致使支护参数与施工方法调整不及时,从而导致工艺操作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而导致坍塌;此外,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差,对于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等,也是导致隧道坍塌的重要原因[2]。
2 地铁隧道路面坍塌的控制措施
2.1 做好前期勘察设计
在进行前期地质勘查阶段,尤其是遇到不良地质段,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提供细致、全面且符合实际地质情况的勘查报告;另外,对于可能遇到的断层破碎带、偏压浅埋段、富水段、软弱围岩段等不良地质情况,设计与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事先制定应急预案。同时,对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地下管线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清其基础埋深、管线类型,敷设年限以及使用情况等信息,并对给水管线以及雨、污水管线的渗漏情况进行重点调查。
2.2 加强地质预测预报
(1)超前地质预报。首先,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有序地进行,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情况,准确预测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以便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与支护参数。同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还能为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提前做好施工技术准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由于隧道施工的复杂性、风险性,导致出现隧道坍塌的因素众多,因此,必须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的围岩信息、地质信息与地下水文信息等,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与施工计划,确保隧道顺利穿过不良地质段。
(2)地下水控制。首先,进洞前做好洞口边仰坡外地表的截水天沟与洞口临时天沟、边沟等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的影响而导致洞口坍塌;其次,加强对地下水的前期勘查,了解地下水与隧道工程之间的直接关系,分析地下水的流量及来源,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预注浆堵水、井点降水或引排水等措施,以提高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另外,对于城区内穿越大量地下管线时,应加强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调查,对可能破损而发生渗漏水的雨、污水管线进行重点排查,并及时采取换管、改移或封堵等保护措施[3]。2.3 合理选择施工方法
(1)合理选择施工方案。首先,为避免爆破扰动可根据围岩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爆破方法、炸药量与施工技术,避免超挖、欠挖等现象,并尽量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或局部弱爆破加半断面开挖的形式,若遇到大断面则可采用分步开挖的方法进行;其次,进洞前,做好隧道外地表水的防排水措施,避免洞口发生坍塌,并由专业、经验丰富的爆破技术人员进行隧道的开挖爆破作业,促使爆破断面规整、岩体稳定性良好,如果出现小范围塌方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塌方情况的继续蔓延或发生二次塌方。
(2)加强初期支护。首先,对隧道施工中的松散、破碎岩体应及时封闭支护,避免围岩的进一步变形,防止松动圈无限扩大。其次,结合设计文件合理选择支护方案与参数,若设计无法满足围岩所需的实际支护强度时,应及时上报相关单位进行设计变更,并对施工中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不定时检查支护效果,确保初支质量满足要求。另外,技术人员应结合掌子面出露的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对开挖、支护以及衬砌等各个工序进行合理安排、密切配合,防止不及时支护导致的围岩坍塌;同时,合理把控施工进度,避免盲目赶工期、抢进度而加快开挖,以致支护、二衬滞后,工序间生产能力失衡而导致隧道坍塌。
(3)加强二次衬砌。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共同作用以防止后期围岩发生变形,从而为隧道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二衬通常在初支的位移收敛基本稳定后施作,但在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时,二衬施工应及时跟上,并采用带仰拱的衬砌,与边墙曲线连接断面应圆顺,以减少应力集中;同时,二衬仰拱超前施作并进行分段整体浇筑,对于背后空洞应采用二衬同级砼回填密实,以提高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2.4 加强工程管理
首先,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技術规范与相关要求进行隧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