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自读
杨炯 《从军行》
【整体感知】 1.主旨内容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艺术特色
(1)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的风格
诗人通过对书生从戎沙场事迹的描述和心理的刻画,反映了他“壮士耻为儒”,志在沙场建立功业的雄豪气概。在初唐诗风萎靡的诗坛上,这种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的诗风很少见,它可谓是开盛唐诗风之先声。
(2)对仗整齐,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首联外,其余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随堂练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用“照”“辞”“绕”这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练。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宁愿当一名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了作者为国杀敌的爱国思想和昂扬的战斗豪情。
【名句鉴赏】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鉴赏】 这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具其妙。诗人别具机杼,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王湾 《次北固山下》
【整体感知】 1.主旨内容
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写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2.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
全诗通过写诗人经过北固山下见到的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2)颇具哲理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出舟行时所感受到的新旧时序的交替:夜残之后必将迎来日生;年虽未尽,但春天已经迫近。不但写景壮阔,而且颇具哲理,歌颂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随堂练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