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诗《乞巧》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 2.了解有关乞巧节的风俗习惯。

方法与过程:

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背诵诗歌。

2.感受古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说。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课件:我国传统节日图片。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乞、巧。 3.作者简介。

4.以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自由读第一、二行,想一想你知道什么?理解“七夕”、想象 “碧霄” 画面 。

2.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和有关织女的资料。

3.多种形式读一、二行,体会星空的美丽,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幸福的心情。

4.七夕节,姑娘少女们都要举行一个仪式,期盼着自己像织女一样手巧。想想,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在做什么呢?

5.理解诗句意思。

6.自由朗读三、四行。边读边思考: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7.你怎么知道人很多?姑娘少女们在哪里看到月亮?

8.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 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

9.她们穿了多少条呢?真的有几万条吗?“几万条”说明什么?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

10.理解诗句意思。

11.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熟读成诵。

12.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借助课后资料袋了解乞巧节,古时候人们过乞巧节还有哪些方式?我们当地人是怎么过七夕节?

13.出示课件,欣赏其他地方七夕节举行的活动。 14.齐读《乞巧歌》。

(四)体验升华:你还想为哪些人乞求呢? 板书设计:

看 碧 霄

渡 河 桥

美好企盼

望 秋 月

穿 红 丝

古诗《乞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2.了解有关乞巧节的风俗习惯。方法与过程: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与价值观: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e9ez252vg8iiwn479cv9uewu2s0h401e5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