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汉击鼓说唱俑
作者:蒋懿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7期
摘 要:东汉击鼓说唱俑在我国陶俑艺术界闻名遐迩,陶俑造型生动,形神兼具,面部细节刻画精湛。东汉工匠以写实的创作手法刻画了说唱艺人的神情姿态,表现出汉朝民间生活气息,传递着汉文化的至上美学,成为东汉雕塑艺术的翘楚。文章以击鼓说唱俑为切入点,从四部分进行分析阐释,第一部分,陶俑起源及陶俑陪葬的时代意义;第二部分,汉代的厚葬风气是陶俑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三部分,说唱俑这种艺术的创作源泉;第四部分则是对比两汉时期的陶俑,强调东汉陶俑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说唱俑;汉代;陶俑 1 陶俑陪葬具有时代意义
俑作为陪葬所用的偶人,通常以陶制成,也有用木、石、瓷、铜、银等材料制成的,是陪葬使用的明器。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俑是河南安阳商代墓出土双手被缚的奴隶俑。秦代的墓俑制作已经趋于完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更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代表。到了汉朝,在“汉承秦制”的影响下,汉代陶俑艺术深受秦代陶俑艺术的影响。
古人以俑替人殉葬,是为了让逝者能如生前一般享受生活。一方面,陶俑身上透露出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对俑进行观察思考,有助于研究古代的丧葬风俗、生活方式、服饰文化等。另一方面,陶俑反映出东周至秦汉800年间我国雕塑艺术的巨大成就,描绘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清晰脉络,以及不同时代审美习惯的变迁,是珍贵的实物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迅速崛起,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新统治阶级为巩固新生政权,转变较旧的思想观念,终结了“活人殉葬”的现象。部分贵族将陪葬的活人改成稻草人,这种草人被称为“刍灵”,草人仅仅是外观与人相似。秦汉时期,随着陪葬俑的兴起,南方采用木俑陪葬,北方则多用陶俑。秦俑的整体特色就是追求写实,俑与真人相仿,气势恢宏的秦皇陵兵马俑就是典型代表。
到了汉代,汉文帝时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发展农耕,轻徭薄赋。汉景帝时期为巩固中央集权,继续奉行汉文帝的理念,力推生产,减轻赋税。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就出现在这个时期。经济的发展必然影响到艺术的发展,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雕塑艺术大力发展的时期。东汉时期,陶俑出现新面貌,创作手法上也更加大胆自由,题材上百花齐放,增加民俗娱乐和世俗生活题材。陶俑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武士俑、文官俑、歌舞俑、百戏俑、车马仪仗俑等,陪葬用的家禽牲畜类陶塑在汉墓中也屡见不鲜。陶俑的衣着装饰反映出社会各阶层的审美趣味。总之,陶俑对于研究古代墓葬形式进步和考察历史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2 厚葬之风为陶俑发展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