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局优化水产养殖经验交流
*市是全省14个沿海地级市之一,海岸、岛岸线长147.1公里,海域(渔场)9300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域面积1.7倍,-10米等浅以内浅海面积19492公顷,滩涂面积1704公顷。境内有榕江、练江、龙江三江流域,*水库星罗棋布,海、淡水渔业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围绕渔业增产、增效、渔(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促进了养殖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15.0亿元,比增8.3%。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5.47万吨,比增3.9%。养殖面积14296公顷,养殖产量91054吨,比增7.4%。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养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和认识渔业,充分利用沿海浅海滩涂面积宽广、内陆水资源丰富、水生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优越条件,实施一系列鼓励养殖开发的政策,引导广大渔农民积极调整种养的产业结构,参与鲍鱼、青蟹、对虾、罗非鱼、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开发,引进和推广养殖先进实用技术,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迅速攀升,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比例从建市初期的3:7提高到6:4,养捕产业结构性调整显著。
(二)特色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年来渔业结构性调整,我市沿海和内陆水资源丰富的村、镇,至少拥有一个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形成了对虾、鲍鱼、蟹、中华鳖、罗非鱼等为主导养殖品种的生产区域。目前,全市拥有地都青蟹、前詹鲍鱼、云路中华鳖、埔田青蛙、白塔淡水鱼等10个无公害产地认证养殖基地、面积1200公顷。并建设了较大规模的海淡水六大养殖:①惠来县前詹镇沿海一带30万立方水体鲍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商品鲍1000吨、培苗1亿粒、产值1.2亿元;②揭东县地都镇1万亩青蟹养殖基地、年产量2000吨、产值1.5亿元;③揭东县云路镇4000亩中华鳖养殖基地、产值3亿元,年可获利超过1亿元,为我市目前特色养殖业经济效益最高的优势品种之一;④揭东县白塔镇1万亩淡水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优质商品鱼1万吨;⑤以揭西县为主3万亩罗非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优质商品鱼2万吨;⑥*市*镇一带2000亩水产种苗生产
基地,年可生产种苗20亿尾。全市形成了沿海、沿榕江两个重点水产养殖带和*市*镇及揭西县平潭镇两个特色渔业生产区。这些特色养殖品种的发展,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加了收入,推动了水产养殖业向“一乡一品”、专业镇的方向迈进。据*年渔业生产统计,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产量91054吨;主导品种草鱼产量15040吨、青蟹2357吨、对虾3879吨、鲍鱼574吨、罗非鱼15770吨。主导品种养殖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发挥当地渔业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名特优品种养殖。我市沿海位于南海突出部,海流交换快,陆上工业污染源少,底质平坦,多泥沙,水质清澈,是我省少有的鲍鱼、西施舌等贝类的天然生长繁殖场所,也是贝类资源原种供给地;榕江口浅海区及下游潮盛带,水温高、温差小、咸淡水交汇处,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是河海鱼类混栖繁殖生长良好场所,盛产的地都青蟹远近闻名。近年来,我市沿海各地充分利用当地渔业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采取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总结、示范和推广当地较具竞争力的青蟹、鲍鱼等名优品种养殖。为把我市的“惠来鲍鱼”、“地都青蟹”两大主导品种做大做强,制订了青蟹、鲍鱼养殖技术规范,创建了揭东县青蟹、惠来县鲍鱼两个省级无公害养殖示范区,打响了养殖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我市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种苗工程,丰富养殖新品种。“物以稀为贵”的经济法则告诉我们,要取得较好的收益,就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适时引进外地、外国的优良品种,提高名优新品种的养殖比例。加快实施种苗工程,提高良种覆盖率,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年,全市淡水鱼苗繁育场27家、面积120公顷,当年产鱼苗16多亿尾,是粤东地区鱼苗集散地,鱼苗远销*、*、*、*、*等省市。
近几年来,我们加快种苗工程建设,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建设了以市水产良种繁育中心、*市鱼苗场为龙头,连结*、*、*、*、*、*等十家鱼种繁育场,加强对水产科技信息的收集和名优新鱼类的引进、论证、繁育与推广,先后引进国内外名优新鱼类20多个品种。引进品种有苏丹的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泰国露斯塔野鲮、笋壳鱼,*加州鲈鱼、*大口胭脂鱼、巴西鲷、奥尼罗非鱼
亲本,以及从*转入的红尼罗非鱼(原产地以色列)、淡水白鲳(原产地南美亚马逊河),此外还在国内移入散鳞镜鲤、兴国红鲤、高背鲫、彭泽鲫、东北鲫、桂花鱼、叉尾鮰、建鲤、四倍体鲫鱼、水晶巴丁、光倒刺鲃、斑鱯等。大大丰富了养殖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调整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养殖。我市水产养殖快速发展,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吃鱼难”问题得到解决,渔业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市场水产品供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渔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养殖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传统四大家鱼养殖逐渐被名优新品种代替,养殖布局向朝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市特色养殖品种有:①淡水白鲳。该品种*年我市开始引进,*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从首次人工繁殖成功以来,孵化量逐年增加,现年产鱼苗2亿多尾,鱼苗远销*、*、*、*、*等省市。制订了《淡水白鲳养殖技术规范》,加快标准化建设,推广面积5000多公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中华鳖。我市现有养殖面积约300公顷,年产量3000吨、产值超3亿元。中华鳖无论从养殖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在当地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值占整个淡水渔业15%以上,其仿生态养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产品在上海、*等城市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③罗非鱼。我市现有罗非鱼养殖面积2000公顷、产量1.5万吨,是我市淡水养殖业发展最快的主导品种之一,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桂花鱼、鳗鱼、*青蛙、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养殖也初具规模。目前,全市特色品种养殖规模占总面积25%、产值超35%。
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渔业。我市揭东县云路镇中华鳖养殖业发展较快,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户养鳖业的发展,成为当地较有特色的产业;揭东县白塔镇万亩商品鱼养殖基地,其优质商品鱼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揭西县大力发展罗非鱼产业,积极推进“一条鱼”工程,创办罗非鱼出口加工基地,走产业化经营路子,成为山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惠来县依托*鳗鱼出口企业,大力发展鳗鱼养殖生产,现有养殖面积1000亩,年产量超1000吨。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鱼、虾、鳖、鳗等特色渔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布格局。 (四)因地制宜,推广*水库立体种养模式
我市内陆山区*水库众多,约有800宗,面积约1万公顷。水源充足,植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