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
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些药优良的降脂作用及稳定逆转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使得它们这个家族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是药三分毒〞,他汀类药物同样存在着很多副作用,我们在临床中也要引起警惕。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究竟有哪些?
1.肌病风险
他汀类药物会引起相关性肌病,有些病人会出现横纹肌溶解症。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肌痛或肢体无力,伴有CK升高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也有发热和全身不适,肌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仍继续服药,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曾经在2001年美国有31例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拜斯亭〔西立伐他汀钠〕,出现了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而导致死亡,当时生产厂家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发表声明,并将拜斯亭撤出市场。
2.糖尿病风险
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患者的血糖升高,尤其是服用大剂量的他汀,引发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新发糖尿病及原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关瑞舒伐他汀的临床试验〔JUPITER〕结果显示,
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糖尿病增加了27%;涉及普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临床试验〔PROVE-ITTIMI22〕发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血糖控制恶化有关;2021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JAMA2021,305:2556〕纳入5项有关他汀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强化他汀治疗较中等剂量治疗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1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1年12月14日发表药品不良反响信息通报,进一步警示了他汀对血糖的影响。
3.肝酶异常
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不同他汀类药物说明书对肝脏平安性的描述详尽程度不同,各种他汀类药物致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各不相同。202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官方网站发布了新信息,建议删除他汀类药物原有说明中关于“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需常规定期监测肝酶〞的规定,推荐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前进行肝酶检测,此后只有当临床上需要时才检测肝酶。虽然他汀类药物有肝酶异常的副反响,但是肝功能异常并不是他汀使用的禁忌症。在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过程中,需观察黄疸、肝脏肿大、乏力不适及嗜睡等肝损害的病症和体征,一旦出现及时停药,并全面评估明确肝损害的原因。临床实践中,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如果已观察到肝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应首先嘱其暂停服他汀,并每1-2周重复检测肝酶,当肝酶正常后再考虑重新服用他汀或其他调脂药物。
4.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胆固醇在大脑的形成及其功能至关重要,因此降低其浓度可能会引发精神和神经病症,如严重的易激惹、攻击行为、自杀冲动、任知功能障碍、记忆丧失、完全健忘、多动神经症及勃起功能障碍等。临床上出现上述病症时,应考虑可能与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关,及时停药。在多数病例中,这些病症都是可逆的,而复用时可以再发。
5.他汀与癌症的关系
细胞实验并未令人信服地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致突变或基因毒性作用,在一项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研究中,随访10年,患者肿瘤的发生率未见增加,但是,研究发现低胆固醇是癌症的危险因素,有一项研究证实,乳腺肿瘤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肿瘤复创造显增加。故有肿瘤病史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
如何防止他汀类药物副作用?
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体型瘦小、虚弱的老年女性,他汀治疗应慎重;但对于这类病人和其他一些高危患者,他汀治疗并非禁忌。有多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显然是处于高危状态。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肌病的危险较高,应严密监测。临床工作中应用他汀出现副作用时,还要注意1、减量与间断应用;2、他汀类药物之间的转换应用;3、非他汀降脂药的替换应用;4、他汀与降脂药物联合应用;5、护性药物的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