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档-----------------
一、永年县标准件发展史
-标准件之都编制
(一)解放前。永年县标准件产业,是永年县的一大特色产业,从萌芽起步到发展壮大经过七十余年的历史。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永年县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何营惨案”、“小北汪惨案”,死伤大量无辜同胞。灾难深重的永年人民在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饱尝抢光、杀光、烧光的苦难。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共永年抗日政府,在敌后根据地永北一带成立了造枪厂,有工人三十多名,由杨金标负责,先是修理枪支,以后逐步发展至造枪。随着抗日队伍的扩大,抗日人员的增多,枪支弹药远远不够使用。开始把战场上缴获敌人的损坏的枪支修理后再使用,但是这样仍然满足不了战场上的需要。于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地人民根据地方政府指示开始造枪,造枪的重要部位必须用螺丝紧固,从此永年在修、造枪的过程中,经烘炉手工抡大锤锻打诞生了永年第一颗螺丝钉。由此,打开了永年人民与螺丝等紧固件打交道的历史。永年螺丝一出世,在枪支安全顺利使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在解放战争中的“邯郸战役”及其他重要战役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二)20世纪60年代。全国解放后,为了恢复经济,政府鼓励个体及私营等经济形式的生产单位积极发展,永年县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个体户纷纷发挥自己的优势成立了铁匠铺,睢宁胡振宗成立的铁
可编辑
-------------精选文档-----------------
业加工厂是其中具有代表性并且成就最大的一户。其后,由于公私合营,胡振宗把家庭铁业厂搬到了刘营杨街,成为永年县刘营铁业加工厂。在刘营办厂期间,该单位培养了千余名铁业技术人员,根据国家工作需要,分别充实到永年县名关小西门、大北汪镇城关铁业社等单位做铁业技术指导工作,促进了永年县标准件产业的发展。我县基本具有现代要求的标准件生产最早出现在洺河北岸的南滩头、魏庄、河北铺等地。1968年,南滩头第一生产队6盘小烘炉,拉开了永年县标准件生产的序幕。
(三)20世纪70年代。从六十年代末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标准件作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队工副业生产的一种初级产业,主要以生产烘炉热打异型标准件为主。摊点较少且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南滩头、魏庄、东滩头、朱庄等几个相邻村庄,烘炉总数约为一百余盘,产品主要用于磨面机、粉碎机、柴油机等普通机械的零部件装配维修。大部分销往本县及邯郸、鸡泽、沙河等相邻县市的国营和集体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产品销路,提高生产效益。1976年,南滩头村第一生产队派出10名推销员分赴武安、涉县、磁县、鸡泽、邯郸、邢台、沙河、南和等地开展标准件推销业务,成为我县第一支标准件外销小分队。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小打小闹、小本小利、小生产、小市场、品类单一、产品低级粗笨。
(四)20世纪80年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永年县在这种大背景下标准件产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可编辑
-------------精选文档-----------------
随着生产队工副业摊点的解体,原来从事标准件生产经营的人员凭借已有的技术和销售优势,重操旧业,以家庭作坊为主的个体标准件生产稳步发展,以南滩头、魏庄为中心,逐步向五里、朱庄、东滩头、西滩头、睢宁、龙泉、河北铺等邻村蔓延。随着市场经济初露端倪,市场需求层次的不断扩大,标准件产业相应的生产工艺也不断更新,由原来的手工锻打为主,发展到以机械热打为主,并引进了一批为数不多的冷镦机。1988年,我县第一家冷镦标准件厂(魏庄村)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县标准件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生产手段、规模、品类、质量等方面都较前有了明显进步。到八十年代底,全县标准件生产厂家发展到200多个,其中成型企业39家,生产设备300多套,固定资产达1200多万元,年产值3000多万元。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集中产区一大批闲散劳力走出家门开始从事标准件异地经营。到90年代外销门市店铺发展到300多家,经销人员600多人,足迹遍及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等10多个大中城市。这一时期,标准件生产经营的主要特征是: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主,发展缓慢,规模较小,生产方式多元化,产品种类增多,外销市场对生产的拉动效应明显增强。
(五)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是我县标准件产业迅猛发展的阶段。尤其从1991年到1995年,更是我县标准件发展的高峰期,1991 年,永年人从温州、上海等地运来冷镦螺母在永年市场销售;1995年,温州人开始在永年设厂生产冷镦螺母。短短五年时间全县新上标准件生产厂家560个,新增固定资产1.1亿元,仅94
可编辑
-------------精选文档-----------------
年全县就新上标准件厂家163个。到1995年底,全县标准件企业达到600家,最高年产值达1亿元,从业人员达4300多人,产品近百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型号。从而使永年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标准件生产基地。1997年,永年人开始设厂生产冷镦螺母。1996年到1999年间,永年标准件生产由于受大气候及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一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普遍加强了内部管理,尤其是资金和成本管理,调整了进货策略,由大批量盲目进货变为有计划按定额进货;二是倒闭、破产企业的出现;三是国家加大了对基本建设投资的控制力度。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件的销售。据统计,1996年到1999年,全县仅新上标准件厂家146个。整个产业发展比较缓慢。1993年4月,县委、县政府集中投入2850万元筹建了一座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拥有300多家门店的河北铺标准件商城。商城的运营使永年成为全国最大的标准件集散地。市场年销售量达11.7万吨,年均销售额2.77亿元。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地市场的辐射带动。外销网点的扩充也拉动了生产发展。到1995年,全县外地直销门店达1000多个,遍布北京、天津、上海、甘肃等24个省市自治区。到1995年,全县外地直销门店达1000多个,遍布北京、天津、上海、甘肃等24个省市自治区。围绕外销服务,1993到1995年三年间在107国道增开汽车配载中心两处,配置运输车辆30余部,从而形成了以生产厂家和县内市场为依托,配载运销为链条,外连全国各地销售门店的大型运销网络。一大批初具商品意识的农民跻身标准件生产行列。
可编辑
-------------精选文档-----------------
(六)二十一世纪。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对标准件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和引导,成立了标准件市场管委会,对市场实行开放经营、统一管理,加强质量监控、打击假冒伪劣。2001年对全县标准件产业进行了大规模集中整治。以巩固、提高标准件产业为目的,坚持整治与建设并举,扶优与限劣并重,管理与发展同步,彻底清理标准件生产、流通、原材料供应等领域的违法行为,建立了公平、规范、文明、洁净的市场秩序。2002年,建设了占地130亩、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集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中国永年标准件城。通过这一阶段的整改提高,整个产业实现了五个转变:即生产由家庭作坊向规模化转变,经营由沿路设店向专业化市场转变,管理由粗放型向规范化转变,市场由以有形为主向有形、无形并重转变,产品品种由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管理不断加强,品位和形象快速提升。现在,整个标准件产业正处在新一轮发展高潮的起始期。随着中国永年标准件城的建成投用,标准件十里长廊建设、市场建设、物流中心建设等硬件环境的提高和各种激励政策等软件环境的改善,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开始提质上档,转产高强度产品,2003年,浙江威力钻尾丝公司引进永年第一台热处理网带炉;2004年,邯郸市飞达标准件厂引进永年第一台台湾产螺母冷镦机,温州力得利入驻永年,开启了永年家具螺丝的生产。2006年,规划了总面积41平方公里的标准件工业园区,温州吉利紧固件、力得利家具专用紧固件、威力钻尾丝、温州金盛电力金具等一批大项目的陆续建设投产。2009年规划建设了占地400亩、建筑
可编辑
标准件历史及目前情况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