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日新月异,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探索先进、科学的管理和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机制,以便能够为社会培养能服务于社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标签:高职院校 教学 改革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1.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学理念滞后,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师资力量是影响学校教学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数量虽然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不科学,再加上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手段、自身修养等方面的滞后性,教师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切实提高,严重影响到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现有的师资队伍具有专兼职结构、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结构、学历结构等特点,根本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高职教育的特性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具有系统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又要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他们授课时能够结合本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和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实际就业的需要。
2.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安排缺乏科学性。科学的课程体系安排是学校实现教学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安排总是偏重理论和基础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虽然各个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课程体系安排的重要性,并且已经采取改革措施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但是重理论和书本、轻能力和实践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体现最明显的就是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之间关系。而且对于教材的選用,好多高职院校依然选用传统教材,不去认真的研究和探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的教材内容,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实用性。
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混乱,管理力度薄弱。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都没有随着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而进行相应完善。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许多方面还缺乏一套完整、成熟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以计划执行为主,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够积极的去研究和总结,职责模糊,部门协调衔接差,导致好多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4.高职院校对于实践教学模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书本教学,忽略了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来的客观规律。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实践教学投入远远不足,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学习
了理论之后,无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真实的工作场景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去,使得他们的知识停留在了记忆里或者口头上,不能真正转化自己的实际能力。而且由于整理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的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的可选择的实训项目少,人为地拉长实训教学时间的现象,实训效率不高。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与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就成为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
1.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任课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队伍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特点,精心制定师资队伍的建设计划和规划,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多引进一些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教师,对于”双师型”素质的教师要给予优惠的待遇,让他们能顾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另外,积极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样既解决了教师数量的问题,又能够解决教师质量的问题。同时,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标准体系,通过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广大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目的。
2.健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将课程教学和就业需要密切的结合其来。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加大开发和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力度,及时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课堂。这样既能满足广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的需求,又能很好的实现教学品质和目标。其次,要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变化来构建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要整合课程设置,精简各科的课程内容,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体系,最终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3.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完善教学质量监督制度。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保证所有的教学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和控制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对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采取严格的监督措施,确保教学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积极为学校教学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教与学的好风气。
4.整合资源,推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伴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高职院校的办学和教育方向逐渐发生了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为方向,培养实用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追逐的目标,这就要求所有的高职院校要广泛开展实践
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可以初步建立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前,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实践教学走进企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学校教学活动可以不拘泥于单调的模式,而是充分利用学校内外资源,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多种新模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亲身实践,促使他们他、更好的掌握和消化所有学到的知识,最终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建立起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教学和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个重点。
总之,新形势下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职院校要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教学体系和制度,最终促进学校教学工作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胤琛.高职学生教育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20).
[2] 张炳南.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27).
作者简介:孙 波,现供职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