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

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越来越认识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的内涵。而在语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一个源自远古至尽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感悟!感悟!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

所谓感悟,就是感受语言。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它能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郭沫若曾经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一、感悟的内容

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会,与言语对象发生共鸣、体味谚语对象表达的独特之处。

1、感悟形象

感知形象就是抓住语言文字描绘的画面的“表象”,运用知

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人物的外貌、活动细节及变化过程;景物的层次、方位、距离;事物的动静、色彩、音像等进行形象的感知,在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立体画面。

2、感悟意境

感知意境比感知形象更进一层,要求体会出语言文字背后蕴涵着的语境和情调。叶老早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句,可见,对语文的感悟最要紧的便是“披文入境”,进而便是“明象体情”。

3、感悟情感

感知情感是通过语言文字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感知,初步把握其特征。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有的能培养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的能启迪儿童潜在的智慧、有的能熏陶儿童的伦理道德、有的能陶冶儿童的审美情趣,我们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点点滴滴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二、感悟的方法 1、以读为本

感悟,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只有充分地感知对象,才能心有所悟。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课文,首先应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课文。可是,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例子。学生初读课文几分钟,甚至直接进行教学,

就让学生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然后就让学生读一读,老师再教学这一段。认为这样,就是以学定教。但学生由于对课文没有深入地读,回答是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或找出文章中的句子,一读了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因为孩子缺乏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作品的意义是在对话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只有让读者亲密地接触作品,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获得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我们提倡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读书,但不是说只有多读了,感悟的就越深,理解的就越透。我们应该有目的地读。我们经常说要注重读的层次性,要让学生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多读,还要注意读的目的。我市教研员丁华芳老师指出:“低年级教学中读的层次性表现在:初读读正确,二读读通顺、读流利,三读读出语气。中高年级的阅读层次性表现在:初读扫清文字障碍,二读理解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方法,三读为美读,品味文本的内涵。”这些浅显易懂的阅读要求中体现了读书的层次性,体现了学生由不会读到会读,由读不好到能读好。围绕着这一阅读的要求,教师可再设计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我市唐娟老师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中这样设计了多层次的读,板书课题后激发读书欲望:你想了解什么呀?

快读读书,看书上告诉你了吗?这一遍的读,是整体感知的读。“再读课文,找出生字宝宝。多读几遍,看怎样才能读好。”这是为学生字的读。“生字宝宝认识了,自己试试看课文读好了吗”“谁来读给大家听”(开火车检查读)“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段?读给大家听”“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呀,你读的太好了,让老师看到了蝴蝶谷的美景。老师谢谢你。谁也能想她那样读给大家听”“大家想看一看吗?(播放动画,老师范读)”“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自己是小蝴蝶了!呀,你说的太好了,老师奖励你读一遍(播放动画,生读)“”大家想读吗?你们也把自己当成小蝴蝶来读一读(继续播放动画,生在意境中再读)”整个一节课,课堂中书生琅琅,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文字内涵,在读中感受意境之美。

2、注重教师“讲”的作用

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不能“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就不敢点拨、指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自读自悟。现在可以说谈“讲”色变,似乎一提到“讲”就是“满堂灌”,“讲”就是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总是肤浅的、不全面的,或者是朦胧的,难以言传的。所以在教学中,适当的讲还是有必要的。

在最近的文章《“讲”也要有艺术》中,我看到朱华良老师

执教《小马过河》中就恰当地运用了“讲”的艺术性。在学生认识到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的缺点后,教师引导“同学们,事物往往是具有两面性的,小马有优点吗?”学生再读书,找到小马很礼貌,小马很勇敢等,然后教师让学生“你能有礼貌地读一读吗,你能像小马一样勇敢地读吗”等,通过再读,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我认为这位老师的做法,就是在适度的“讲”,适当地点拨、指导,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错误、阻塞的时候,我们教师就应当及时的点拨、指导。

再如《田忌赛马》的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时,我故意少写了一个“只”字。当学生在读时,提出疑问:“老师,你漏了一个‘只’字。”我故作轻松地说:“没什么,漏了就漏了,这个字不重要。你们读读看,这两句话中,有‘只’字和没‘只’字是不是一个样?”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提出疑义:“两句不一样,有‘只’字强调了调换顺序这个方法的简单,突出了孙膑的足智多谋。”我想这种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体现了教师主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读中品味了语言文字,感悟到了文本的内涵。

再如还是在《田忌赛马》中,学习中,学生提出了“孙膑第二次比赛中,调换了出场的顺序违反了比赛的规则”的疑义。结合学生的回答我出示有关句子“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越来越认识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的内涵。而在语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一个源自远古至尽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感悟!感悟!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所谓感悟,就是感受语言。敏锐的语感是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dlbi7t58z1emx02sb8q8qp2012ift011c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