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_9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4.我国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2学情分析评论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拥有一定的历史自学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而且外交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易与现实联系,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部分学生对为何采取这样的外交活动和这样的外交活动有何作用不甚理解。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合作探究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

3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

材料一:一幅周恩来的照片,介绍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和外交部长,进而引出一些在外交上流传的小故事。

材料二: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材料三: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新中国的外交充满的刁难与挑战。进而引入本课课题。 材料四:二幅反映旧中国外交形象的漫画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旧中国的外交 = 屈辱的、跪着的外交。

环节二:设问:新中国的外交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自学第一部分。 自读课文: 76页黑体字部分 合作解疑

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1、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

2、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1、过渡: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2、分析建国初的外交形势:指出二战之后所形成的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国际背景及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孤立政策和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的情况(地图:美苏对峙)。

设问:面对着当时对中国十分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

3、成就:一、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合影)。二、建国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材料:17国国名)。指出这是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开展外交活动的成果。 三、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赢得世界

1、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处理基础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时间

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的时候 提出者 周恩来 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首次确认

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影响

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核心理念:尊重、平等、和平;指出: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四、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1、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但在具体的外交实践的过程中,面对着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巨大差异,如何才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周恩来在随后的万隆会议上,是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个问题的。 2、处理基础知识:万隆会议概况 时间 1955年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参与国家

众多亚非的独立国家 会议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讨论主题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完成

(1)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

(2)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周恩来从容镇定、因势利导,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4、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感受其宽容大度和善于把握时机灵活应变的外交智慧。(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分析“同”和“异”分别指什么。“同”是指遭遇相同:都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的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强调这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是我们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基础,是我们这次会议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异”是指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强调这些不同之处的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妨碍我们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指出周恩来的应对方式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核心是: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这一切感动了与会各国,也感动了世界,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环节五:激励引导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词汇代表了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成就与智慧,那么这些词汇在现代的中国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方面是否还适用呢?请举例说明。(思考提示:同学间该如何相处?三中校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环节六:总结检测

1、回顾知识,梳理线索,指出重点。

2、指出建国初期所有的外交成就都与中国外长周恩来的外交努力和外交智慧是分不开的。概括建国初年周恩来的外交成就: (1)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访问印、缅,首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 (3)1954,首次以五大国身份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白板练习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2、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印度 C 苏联 D 蒙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

A 朱德 B 毛泽东 C 陈毅 D 周恩来

4、在50多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求异的。”这次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26届联大 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 亚非会议 ② 日内瓦会议 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 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6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这次亚非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2、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3、 “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存异”又指的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_9

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三、情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dl7l1jpqp2nsft0iuth97tl37kv1k00rb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