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长短经》之人力资源管理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此前八个系列是对《长短经﹒知人篇》知人、识人几种方法的摘要,今天是对篇中最后部分的解析,也是该篇的小结。经中引用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桓范的话【夫帝王之君,历代相踵,莫不慕霸王之任贤,恶亡国之失士。然犹授在凶愚,破亡相属,其故何哉?由取人不求合道,而求合己也。】来说明选才用人是兴邦强业、败君亡国的关键,指出选才失败的原因多是取人不求合于道,而求合于己,这是多少帝王犯过的错误呀!不论是宦官、奸臣、私党,把帝王哄的很开心,帝王觉得很舒服,但却不利于国家治理。这些人让君王听不到真实声音、听不见正确意见、听不进诚恳建议,国将亡矣!所以选人要合于天道,合于天理。

经中还引用了《人物志》的内容【清节之人,以正直为度,故其历众材也,能识性行之常而或疑法术之诡;术谋之人,以思谋为度,故能识策略之奇而或失遵法之良;伎俩之人,以邀功为度,故能识进趋之功而不信道德之化;言语之人,以辩析为度,故能识捷给之慧而不知含章之美,是以互相非驳,莫肯相是。凡此之类,皆谓一流。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材矣。又曰:“夫务名者不能出陵己之后,是故,性同而材倾,则相援而相赖也;性同而势均,则相竞而相害也。此又同体之变,不可不察也。”】人与人好、鬼和鬼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能人相轻、同行互伤。“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这话说的很明白,观察认知别人,也是观照自我内心,选人用人一定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团队互补。

最后,赵先生说,贤圣之人最赞扬的莫过于聪明,聪明之贤达,最珍贵之处就是知人,知人才能明了智慧,可以使人才各有所用、各有所为、各有所得,则诸事顺遂、兴旺发达。

另有一种说法是: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某个方面,一天就可以了,要想了解详尽必须要三天才可以。这是因为,如若是国之栋梁,最少要三种才能兼备,不研究、探讨三天是不充分的。一是探讨道德,二是探讨法制,三是探讨谋略(按现代企业管理可理解为道德品质、管理规划、经营智慧)。这才能了解全面,才能荐人不疑。然而,要知道一个人是兼才还是偏才,则要有针对性的沟通,如与人为善,相容和睦,扬人所长,并能讲出原由的人,谓之兼才;如自负自恋,还要别人赞扬自己,不愿看到别人的长处和才干的人,谓之偏才!所以,孔子才讲“六言六蔽”(可查《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人要全面发展,立体发展,不能偏废。所以孔子讲观察一个人,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日常行为),率此道也,还有什么能掩饰得住?还有什么掩饰得住呢?(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一个人可以做一件事情,一群人才能做一项事业,当领导,当负责人、创始人,选贤才、组团队是事业的起点,能有志同道合的队伍,必有功成名就的未来!

知人篇毕!知人之始!

老木子 醉方斋

2020年5月6日

《长短经》之人力资源管理九

九此前八个系列是对《长短经﹒知人篇》知人、识人几种方法的摘要,今天是对篇中最后部分的解析,也是该篇的小结。经中引用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桓范的话【夫帝王之君,历代相踵,莫不慕霸王之任贤,恶亡国之失士。然犹授在凶愚,破亡相属,其故何哉?由取人不求合道,而求合己也。】来说明选才用人是兴邦强业、败君亡国的关键,指出选才失败的原因多是取人不求合于道,而求合于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dkva6ikv06cyp27lz4y3h0qq02udc01bz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