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百家讲坛韩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您可就危险了。所以我们说,谈话和写文章,高度是顶顶重要的。高度一树立起来,你不服都不行。韩愈话锋一转,又接着说:如果我在您这个性受到压抑,又不敢说实话,这就比较麻烦了。天下人会怎么说呢?——“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韩愈《上张仆射书》)。天下人会说,您要用我就是看我穷看我可怜,给我俩钱儿把我就收买了。我呢,之所以到您这来,也是看着钱的面子。要是这样的话,您一天之内给我赏赐千两黄金,一年之内给我升九次官,我会感激您,但您要跟天下人说,我张建封跟韩愈那是知己,我告诉您,连门儿都没有!这就是韩愈的态度。你看这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事儿,但经过韩愈一说,还真是大事。为什么事大事?不就是一张小小的作息时间表吗?从这里面能看出人才选拔的公正与否,是否重视人才的问题,人格是不是平等的问题,高官和小官之间怎样沟通的问题,你张建封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大事的问题,甚至还提升到了是不是能够真正把那些忠君之士吸收到你幕府里来的问题。我跟你说,这就是韩愈的水平。韩愈之为韩愈的不同之处,在一个思想家看来,有小事件,但是没有小问题。

刚才我们说这是两点,韩愈对这个工作不喜欢就在这些方面。还有第三点,就是这幕僚的工作品级很低:从九品。工作很琐碎

也很平庸,对韩愈这样极富于创造力的人来讲,呆在这个位置上非常憋屈。

第四点,在幕府里边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事实上韩愈先后在汴州和徐州做幕僚最后离开都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发生了兵乱。差一点祸及到了他的家人。所以综合起来看,韩愈虽然最后迫于生计不得已进入幕府做幕僚工作,但是就他的个性、就他的抱负、就他的才华,他在这工作是很不满意,也非常不顺心的。 【画外音】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以韩愈这样的性格和行为,不论是他不满意节度使,还是节度使不满意他,韩愈都注定不会在藩镇呆太久。离开之后的韩愈又陷入窘迫之中。生活

拮据,捉襟见肘,幸而经过多方求告,他得以上调回京,担任四门学博士。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回京之后的韩愈,他的人生境遇又有哪些改变呢? 【康震】

在当时的唐朝,中央的学校叫什么?叫国子监。国子监中分了好几种等级,第一种是什么呢?是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还有一个叫太学博士,太学主要是负责招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再就是这四门学博士,四门学负责招收五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还负责招收一些老百姓平民的子弟。就说这个老师啊,如果说国子学博士是教授,太学博士是副教授,这四门学博士啊,也就是个讲师。但不管怎么讲啊,这总算是调到中央的学校里去了,就像调到京师大学堂了,当了老师了,总比呆在

那样一个让他非常的反感的、讨厌的、发牢骚的地方要好。可是毕竟啊,这个地方还是穷。我们知道在唐朝的时候这个国家办的学校并不富裕,老师都很穷酸。那么就是说韩愈在做四门学博士的时候,他这个家族已经很大了,不仅有他自己的夫人、孩子,还有他的侄子的家,还有他自己的亲戚。加在一起,大概有三十多口人。我们都还记得,长安这个地方,物价是很高的。靠他一个大学讲师的工资要养三十多口人,肯定是养得又不饱又不暖。他自己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很典型,叫《苦寒》,又苦又冷。这诗是怎么写的呢: ??

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镰。 气寒鼻莫嗅,血冻指不拈。 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箝。 将持匕箸食,触指如排签。 侵炉不觉暖,炽炭屡已添。 探汤无所益,何况纩与缣。 ??

这诗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啊,我们全家人太可怜了,皮肤全部都冻裂了,衣服是又冷又硬,冷风吹得人啊伤风感冒,鼻子不通。手指头冻裂出血,僵硬得都打不了弯儿。想要喝一口热酒暖暖身子,可是我的嘴都冻麻了,张不开。筷子很冰凉,手指一碰上去就像碰到釺子上一样扎手,再靠近炉子也不觉得暖,想要把这个手脚放到热水里根本没用,全家人盖得都是非常薄的那种被子。总而言之,我现在的生活,又冷,又饿,又饥,又寒,没有一点热乎气。 挣得少,家里人口多,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还不到三十岁的韩愈生活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生活的压力都表现在什么上啊?他还不到三十岁,牙齿就掉得很厉害,他在给朋友

的信里说到,说我最近是又疲倦又衰老,左边的第二颗牙齿已经开始掉落,视力下降,老眼昏花,离的很近都分辨不清楚颜色,对光线不敏感。而且我的鬓角一半都已经白了。头发都是一撮一撮的白。你说现在二十岁不到三十的人,哪回这样啊,这肯定是得了大病了。但是韩愈的病是明显的,他的病就是穷病,就是太穷。这就是对韩愈来说生活的本质,一点都不浪漫,一点都不荡气回肠,甚至是非常地酸楚。对于韩愈来说,工作和生活的本质肯定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他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怎么办呢?他一方面要顾着家,一方面又不能放弃理想。一方面要低声下气地求人,一方面还要坚持自己的人格。这对于韩愈来讲,是一个非常两难的选择。所以在给朋友的信里面,他在分析自己的状况,他怎么说?

“至于汲汲于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圣贤之事业,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如愈者又焉能之?始相识时,方甚贫,衣食于人;其后相见于汴、徐二州,仆皆为之从事,日月有所入,比之前时,丰约百倍,足下视吾饮食衣服,亦有异乎?然则仆之心,或不为此汲汲也,其所不忘于仕进者,亦将小行乎其志耳。此未易遽言也。”(韩愈《与卫中行书》)

什么意思呢?说我告诉你,我知道,有很多的人都奔忙在求富贵的路上,可是有一样,我现在求富贵不是为了多吃几碗饭,多穿几身衣裳。我现在求这个富贵,是为了我将来从事圣贤的事业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跟朋友说,你看,当初我在京城赶考的

时候你见过我,我穷的要命啊,吃饭穿衣都要靠别人救济。后来情况好了,到了这个方镇的节度使里面,虽然那个工作我很不喜欢,但是那个地方收入高啊,是吧?你在看我穿衣吃饭,不再像以前那样了。但是这并不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之所以现在依然愿意这么穷酸地走在仕途的道路上,就是因为我内心的理想从来没有放弃过,我内心的执着从来们没有放弃过。所以韩愈啊,从科举考试一直到现在做官,这官做的是磕磕绊绊,越来越穷酸,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是什么?就似乎要光大孔孟之道,就是要用孔孟的仁义之道来重新建设大唐,来复兴大唐。但是我们知道,他这条路啊走的是十分艰难。所以我们说,在韩愈看来,追求功名富贵,追求金钱是没有错的。但关键在于,在追求的过程当中,绝对不能放弃理想,放弃执着。这是他的一个底线,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到人家节度使方镇里还要跟人家提那么多条件。这要按一般人讲,这不是疯了吗?你到我这工作还跟我提这么多条件,而且提的这些条件对我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但是对韩愈来讲,他很惧怕贫穷,他也让贫穷把他整得怕了。但是如果这个贫穷跟他个人的追求发生了冲突,他是绝对不会苟且、也不会妥协的。正因为如此啊,我们说,就算再刚才那首《苦寒》诗里,他说自己全家人吃不饱、穿不暖、手指头也冻僵了、嘴巴也冻木了、吃饭穿衣都成问题,但是这首诗一个最要命的地方在哪儿呢?就是这首诗不但写了自己家里面的贫穷,而且韩愈把个人的贫穷和国家当时的命运、跟朝廷的官员的

百家讲坛韩愈

您可就危险了。所以我们说,谈话和写文章,高度是顶顶重要的。高度一树立起来,你不服都不行。韩愈话锋一转,又接着说:如果我在您这个性受到压抑,又不敢说实话,这就比较麻烦了。天下人会怎么说呢?——“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韩愈《上张仆射书》)。天下人会说,您要用我就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dj0495ffm7wp9920czo7b3ef97wu60102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