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的起因及预防
摘要: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紊乱综合征,这里从医学保健的角度阐释起因及主要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饮食
Abstract:(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is a genetic factors, immune disorders,
microbial infection and their poison, free radical toxins, mental factors and so on a variety of pathogenic factors acting on the body cause reduced islet function, Insulin Resistance (Insulin to hold, IR) caused such as sugar, protein, fat, water and electrolyte, and a series of metabolic disorder syndr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dical care here cause and main effective prevention methods.)
Keywords: diabetes insulin diet
(一)糖尿病的类型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1 I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先天因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
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1.2 II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
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二)糖尿病的症状 2.1 多食: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2 多饮:
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专业WORD.
2.3 多尿:
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2.4 消瘦(体重减少):
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三)糖尿病的起因
3.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 3.1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3.1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1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专业WORD.
3.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3.21遗传因素:
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3.22肥胖:
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23年龄:
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3.24生活方式:
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24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四)预防的措施 4.1不暴饮暴食:
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4.2性生活有规律:
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专业WORD.
4.3免疫调节:
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Vb1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 4.4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
糖尿病控制的还有一个主要方法就是适量运动。我国目前有超过9200万的糖尿病患,另外还有1亿5000人将成为患者。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
〈7.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 4.5控制糖类摄入:
这是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 (五)参考文献
[1]邓焕新,《战胜糖尿病七大法宝》金盾,2009年 [2]培毅,《糖尿病用药与饮食》科学技术,2010年3月 [3]庆芳,《糖尿病防治策略》人民军医,2011年1月
[4]静思之,《糖尿病防治一本通》中国中医药,2010年5月 [5]丽凤,朱筠苗.<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
专业WORD.
[6]唐炜立,周智广等.<糖尿病教育的意义及方法>.《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45-46
[7]戴丽华,铁英等.<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及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37-138
专业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