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1.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
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
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 )(
(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3.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
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
(
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
物减少
4.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
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 )
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种群数量 K b O 时间
a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
6.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氯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甲烷 7.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A.Al3+ B.Mg2+ C.Be2+ D.H+
8.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
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Ds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 B.Ds是超铀元素
C.Ds原子的质量数为110
D.Ds为金属元素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10.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
A.0.01mol ·L-
1醋酸溶液
B.0.02mol ·L-1醋酸与0.02mol ·L-
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C.0.03mol ·L-1醋酸与0.01mol ·L-
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pH = 2的盐酸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 Ca2+ + 2H2O B.钠与水的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 H2↑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 )
(
( )
( )
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3 + 2CH3COOH === Ca2+ + 2CH3COO-
+CO2↑+ H2O
12.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
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
A.H2 B.CO C
.
C6H12O6
D.C12H22O11
13.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 + O-
2(g) === CO2(g) △H = -393.51kJ ·mol1
C(金刚石) + O-
2(g) === CO2(g) △H = -395.41kJ ·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14.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衰变成为F,再经?衰变成为
G,再经?衰变成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
???另一系列衰变如下:E?F?G?H 已知P是F的同位素,则
P??Q??R??SA.Q是G的同位素,R是H的同位素 B.R是E的同位素,S是F的同位素
C.R是G的同位素,S是H的同位素 D.Q是E的同位素,R是F的同位素
(
( 15.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
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 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 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 次表示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 )
A.t1 < t2 < t3
B.t1 > t2 > t3
C.t3 > t1 > t2
a b c
d
D.t1 =
t2 = t3 16.若以?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分别表
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 ①NA?v? ②??? ③m?? ④
mNA?NA??v 其中( ) NA
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C.②和④都是正确的;
B.①和③都是正确的; D.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y/m 1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1是t = 1s
时的波形图,图2是波中某振动质元位移随时 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同一时间起点),则 图2可能是图1中哪个质元的振动图线?( ) A.x = 0处的质元; B.x = 1m处的质元; C.x = 2m处的质元; D.x = 3m处的质元。
O 1 2 3 4 5 6 图1 y/m x/m 5 6
O 1 2 3 4 5 6 图2 t/s 18.图中电阻R1、R2、R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开关K接通后流
过R2的电流是K接通前的
19.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材料 逸出功(10J) -19 镁 5.9 铍 6.2 钛 6.6 (
( )
铯 3.0 钙 4.3
2004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1)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