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
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旨在考查获取和运用地理知识信息能力,掌握等压线的判读运用和锋面系统与天气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前,即将迎来的天气是大风、降温现象,大风会引发沙尘天气,但可以使雾霾减弱,B正确,A错误;冷锋过境时短期降水,不会出现路面积水严重现象,C错误;风向转为偏北风,风速增强,D错误。 故选B。 3.【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影响,旨在考查获取和读图解读信息知识能力,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甲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①错误;乙地位于冷锋锋后,多大风、沙尘降温、阴雨天气,②正确;丙地被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③正确;丁地位于暖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④错误。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15. 1.【分析】
本题考查季风洋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读图分析能力和季风洋流的应用。 【解答】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印度洋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洋流,夏顺冬逆。此时图中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时间为冬季,A对,BCD错。 故选A。 2.【分析】
本题考查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读图分析能力和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解答】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是由东北向西南流动的洋流,冬季南亚地区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所以M洋流的动力是东北季风,B对,ACD错。 故选B。 3.【分析】
本本题考查洋流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读图分析能力和洋流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解答】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N是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进了沿岸荒漠的形成,C对,D错;世界性大渔场一般在寒暖流交汇处,A错;南行海轮与洋流流向不一致,速度减慢,B错。 故选C。
16~17.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难度一般。读图可知,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甲);丙有3个箭头指向它,而只有1个箭头指出去,应为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丁),则乙只能为变质岩。依据材料“太姥山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夫妻峰’景观图”可知,组成“夫妻峰”景观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地表景观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难度一般。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左图地貌是侵蚀形成的花岗岩地貌,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后来地壳抬升,被外力风化剥蚀、侵蚀和搬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19. 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由此判断出该山的北坡为阳坡,山脉位于南半球,AB错;根据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可以判断山脉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C对;亚热带地区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故选C。
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来说同一山地的阳坡受太阳辐射较强,光照条件好,气温偏高,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由此判断出该山的北坡为阳坡,南坡为阴坡,C对,D错;迎风坡和背风坡主要影响降水,对植被类型会造成影响,但不会影响同一自然带的分布海拔,AB错。故选C。
20~21.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仔细读图是解题关键。 【解答】
据图可知,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大约可养活人数可达2000人,A错误;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得以开发,农产品产量增加,因而环境承载力提高,B正确;t3时期,实际人口数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力,生存危机严重,C错误;t4时期,该岛屿生态环境仅优于t3时期,D错误。 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仔细读图是解题关键。 【解答】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D正确;据图可知,人口数量可以适当超出环境承载力,A错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不仅仅只受环境承载力的影响,B错误。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C错误。 故选D。
22~23.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的省市区。读图可知,图中省市区人口主要分为常住
人口和户籍人口两种构成,当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比例为1:1时,人口流动比例最小,图中主要有鲁、苏、辽、津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结合选项,只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该地人口分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把常住人口数减去户籍人口数即为移动人口数,为正值的为移入人口数,为负值的为移出人口数。读图可知,广东省的差值为正值,为人口移入省分,B错误。河南、四川、安徽差值都为负值,但河南负值最小,即移出数量最大,A正确,CD错误。故选A。
24~25. 略
略
26~28. 1.【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河南的环境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乙地区的环境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的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分析】
本题考查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但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甲省区的环境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甲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9~30.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比较低,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且死亡率比出生率稍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故选D。 【分析】
本题考查台湾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据题干知,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说明12年为一个周期。由于“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据图中自然增长率的信息可知,2010年虎年为低谷期,2012年龙年为峰值期,推测台湾地区下一个人口出生峰值期为下一个龙年,即2024年,而下一个人口出生低谷期为下一个虎年,即2022年,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
31. 解:(1)读图2可知,M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
因此为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在该阶段,人口快速增长,出生率高,因此可以采取计划生育的政策缓解当时人口增长较快的问题。
(2)当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在增加,当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达到一个极值,当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读图可知,从M到Q期间,N的自然增长率为0,且之前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因此N点的人口数量达最大值;M点的自然增长率最大,因此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故选:B;A。
(3)读图,当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N→P的变化时,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在减少,会出现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的问题。 故选:B。
(4)图乙国家在后期出现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故选:B。
(5)读图分析,乙国出现人口负增长情况,为发达国家,因此导致乙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可能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故选:C。 故答案为:
(1)传统; 计划生育。 (2)B;A。 (3)C。 (4)B。 (5)C。
32. 解:(1)图示甲处的地形中高周低,为山岭;其地质构造:岩层中间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向斜成山的原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
(2)丙处为向斜,位于向斜槽部,水体容易在此汇集,易发生透水事故。
(3)图示水循环环节中,②环节表示海洋水汽向陆地输送的水汽输送环节。目前,人类活动影响最多的为地表径流环节,故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不能流入海洋,其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华北地区河流最终流入海洋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 故答案为:
(1)山岭 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 (2)丙处;原因:丙处位于向斜槽部,水体容易在此汇集。 (3)水汽输送;③;流水侵蚀。 (4)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33. (1)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交替,可知
N附近,其名称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可知,图中甲气压带位于30°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可知本图所示是北半球的夏季。
N~40°N的大陆西岸,代(2)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据图分析,④主要分布在30°
N~30°N的大表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③主要分布在20°
陆中、西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炎热干燥。⑥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本题考查世界渔场的成因。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⑧附近渔场是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海水搅动致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汇聚,大量鱼类汇集形成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