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壳、地幔、地核考点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壳、地幔、地核考点分析
一、最新考纲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考纲解读
识记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 三、思维导图
四、例题剖析
读下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C.地壳下部 答案 D
解析 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五、知识讲解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B.地壳上部 D.地幔
地震波的速 1 / 5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壳、地幔、地核考点分析
圈层名称 地壳 地幔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内核 上地幔 不连续面 深度(km) 平均17 度变化 特征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呈熔融状态 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 莫霍界面 2 900 古登堡界面 六、跟踪训练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
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据此完成第1~3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2.此次地震首先直接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是( ) ①水圈 ②生物圈 ③大气圈 ④岩石圈 ⑤地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⑤
3.若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有一艘船,则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4.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环境
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2 / 5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壳、地幔、地核考点分析
5.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 B.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6.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第7~9题。 7.图中A、B、C所示的圈层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8.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哪些圈层有关?( ) A.A和B B.B和C C.A和C D.A、B、C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
3 / 5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壳、地幔、地核考点分析
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第4~5题。 10.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11.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12.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 ,② ,③ 。
(2)图中④代表圈层物质的形态可能是 。
(3)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变化情况分析,在地震时人们为什么首先感到的是上下颠簸,接着是左右摇晃?
(4)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13.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千米)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 ,B处地壳的厚度约为 。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 4 / 5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壳、地幔、地核考点分析
【答案及解析】
1.D 2.A 3.B 解析:震源深度为10千米,应位于地壳。地震发生首先影响到的外部圈层为水圈和生物圈。纵波使人上下颠簸,可以在固、液、气体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4.D 解析:圈层C为水圈,地球内部圈层由D、E、F、G四部分组成,其中E、F共同组成地幔;图中的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环境。
5.C 6.D 解析: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地球。第6题,月球表面附近没有气体、液体存在,所以无法找到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软流层”从图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由题干可知,这只是表示月壳与月幔,故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7.D 8.D 9.B 解析: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示A、B、C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其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泥石流的形成主要与水圈和岩石圈有关。 10.A 11.A 解析:浅层地能应位于地壳之中,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12.答案:(1)地壳 岩石圈 地幔 (2)液态
(3)由于纵波传播的速度较快,先到达地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传播的速度较慢,在纵波之后到达地面,引起地面左右晃动。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才感到左右摇晃。
(4)除了地震波外,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岩屑、岩层中的流体,以及进行地球物理钻探和在钻孔中安放仪器进行长期观测等方式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13.答案:(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2)45~50千米 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5 / 5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壳、地幔、地核考点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