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技术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决定因素。我市化学课堂“活动单”的基本结构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活动方案”是“活动单”的主体,活动方案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情,活动次数合理(一般来说不要超过4次)。活动方案要操作可行,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如实验探究、科学探究、查阅资料、合作分享、演讲、讨论、竞赛、游戏、表演等。
“活动单”的基本结构
“活动单”研制的基本步骤如下:
⑴组织学习。备课组长提前一周以上的时间,组织成员学习与下一时段所要设计“活动单”课题内容有关的各项文本材料,集体研究确立各课题教学目标、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以及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活动形式。
⑵任务分解。根据备课组成员各自的特长,将下一时段“活动单”设计任务(一般要满足一周的新授课教学需要)进行分解,确定各“活动单”的主要设计人与设计草案交稿时间。
⑶讨论定稿。各主备人在规定时间前拿出“活动单”草案,交备课组集体讨论,备课组其他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形成下一时段课堂“活动单”电子文本。
⑷反馈完善。“活动单”首次使用后,教师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记录并交流活动设计的得与失,研究并加以改进,为下一节课教师组织活动提供帮助,同时也为下一届研制“活动单”提供更优化的活动方案。
2.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
班级学习活动小组是“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讨论的基本形式,也是提高学习效益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学习活动小组的作用,使其不仅停留在形式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⑴科学分组。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结合学校和班级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以4~8人为一组,同一组内的成员要相对稳定。
⑵推选组长。组长是学习活动小组的灵魂,是老师的帮手。学习活动小组成立后,每组要选一名具有较强组织能力、较高的责任心、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学习活动的管理工作。一段时间后,也可以实行组长轮值制。
⑶起好组名。由组长牵头,组织本组成员集思广益、凝心聚力,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以体现小组的团队精神和奋斗目标。
⑷合理分工。学习活动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很多是常规性的,根据本组成员的个人兴趣、特长、意愿,以及合作学习的常规要求,对本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⑸制度建设。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价值取向,班级、学科要针对具体情况,设计制定出各个时期的导向性评价机制。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要组织成员对今后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制定出本组的小组公约、条例。
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监督、竞争、合作的热情,真正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优越性。
3.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
一般地,我们在每一个课题中设计3~4个活动方案,每一个活动方案下面还可以有几个子活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将每一个活动方案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来组织活动,而不是将子活动分开进行。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分配上,我们作了如下基本规定:教师连续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学生每一轮次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5分钟;每节课留给学生自己总结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课堂诊断、反馈与检测时间通常不少于5分钟。
下图所示是我们建构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每一个活动方案的基本活动模型: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基本活动模型
首先,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并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形成探究的驱动力。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很多,如讲故事、做实验、提问题、示用途等。
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活动单提供的活动方案,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较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
第三步,自主学习完成后,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提出自主学习未能解决的问题,用“兵教兵”的方法,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合作学习效果优异的小组,予以表扬。
第四步,在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对学习结果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结合活动单中的活动要求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通常可到本组展示区展示)。根据学科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展示的方式也不同,概括起来不外乎读、写、说、画、演、唱、秀、辩等,教师进行适时评价。成果展示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步,各小组内部或小组间对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纠正、补充,指出问题在哪里?正确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教师对活动结果进行情感性点评、对学生“自我完善”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惑,指出将来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并注意引导学生将从活动成果中找规律,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科学理论与思想方法层面。
为了便于课堂教学操作和推广,在该模式实施初期,我们对上述基本活动模型进行了如下简化: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简约活动模型
简化后的模型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进行了有机整合,教师除了在“创设情境”和“点评提升”中发挥主导作用外,在其他环节中都是“旁观者”。
4.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
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目的:主要不是用于甄别和选拔,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与全面发展。 ⑵内容: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学习目标中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过程、知识建构过程,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与是否符合该学科的一般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策略、学习策略是否正确?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保持对科学的好奇?是否具有旺盛的对科学的求知欲?是否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是否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是否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⑶标准:学生会学与学生学会。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方法与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⑷主体:既有学校领导、教师,也有学生、家长、学习组长等多方参与的、交互评价与反馈。
⑸方法: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反馈与评价手段。其反馈与评价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如:课堂观察、口头提问、成果展示、自评互评、纸笔测验等。活动单结构中的“课堂反馈”就是本课题内容反馈与评价的纸笔测验形式,也是本课题内容的全面反映,设计时应注意处理好与“活动方案”中涉及内容的关系,既要起到检测的作用,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拓展,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5.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和参与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参与活动的盲目性,解决和指导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学生活动规范而有效地进行。总之,教师要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⑵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说:“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是课堂的第一资源。尽管学生的智力存在个体差异,但多数没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加上每个个体的经历、学习方式不同,每个个体活动时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成果;同时,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说明世界的真理,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因此,活动教学中学生应先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应进行充分的合作,形成生生合作的互动关系。
⑶开放与收敛的关系。由于活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是开放的、自主的,极易导致纪律松散、课堂失控,甚至影响目标达成。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纵,并不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而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既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又要“乱”中求“序”,收放自如。
⑷活动与目标的关系。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系统性的规定知识,可采用授受教学的方法;技能性、情感性知识因其个体性和多元化,则主要应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教学。活动是学习的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活动方案不要有过多的预设,但活动要充分,要有明确的目标,落点主要是知能的形成,不应该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科能力与科学素养。
四、“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多年来,我们首先在教育教学质量相对滞后的学科开展“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验,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确认“活动单导学模式”实施的效果,我们还在全市三所不同生源类型的高中做了调研,涉及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学生,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纸笔测验,主要调研结果如下。
⑴“活动单导学模式”使用前后学生学习兴趣的比较。
人数 百分比 ①对学生的调查
人数 百分比 ②对教师的调查
人数 百分比 ①对学生的调查
人数 百分比 ②对学生的测试
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活动单导学模式”两种不同方法,对某校高三年级两个平行班实施教学,然后同时测试,结果如下。
满分 原始分 实验班 150 126 对照班 150 103 效率提高 15.3% 效率提高 852 76.1% 基本保持不变 172 15.4% 效率降低 95 8.5% 负担减轻 83 83% 基本保持不变 8 8% 负担加重 9 9% 负担减轻 966 86.3% 基本保持不变 119 10.6% 负担加重 35 3.1% 更有兴趣 410 36.6% 基本保持不变 668 59.6% 兴趣降低 42 3.8% ⑵“活动单导学模式”使用前后师生负担的比较。
⑶“活动单导学模式”使用前后学习效率的比较。
目前,通过“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推广,全市各学校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自由人格,更加关注师生的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及终生发展。 备课笔记“不查”了,但集体备课更扎实了。过去为了防止教师偷懒,学校每学期都要定期检查备课笔记。有了活动单以后,不需要检查了,活动单本身就是集体备课的物化材料,活动单设计的优劣自有学生评说,没有活动单的课堂是过不了学生这一关的,活动单成了学校教学管理无形的抓手之一。一年下来,各学科的活动单都被要求保存在教导处,以学科基地为龙头,各学科还将各自的活动单相互交流,形成优质资源共享,学校也不再担心过去因优秀教师的人事变动,对学校教学造成的较大冲击。
课外作业“没有”了,但学习成绩更优秀了。“活动单导学”模式将原来的课外作业设计在“课堂反馈”环节中,因此,各学科都不允许也不需要布置课外作业,这极大地减轻
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各学校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各项能力,包括考试成绩都更加优异,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打开了一条成功道路,破解了“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的谜团,也是给目前各地轰轰烈烈的应试教育的当头一棒。
课堂教学“乱套”了,但学生心态更阳光了。特级教师马云鹏先生在观摩了我市一所普通乡镇中学中的一个普通班级化学课堂教学后,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和热情感到震惊。他在评课时深有感触地说:这堂课看上去很乱,实际很有序,同学们在实验时精心操作、详细记录;讨论时论经据典、各抒已见;发言时争先恐后,此起彼伏;板演时熙熙攘攘,涌向黑板……。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研究“辛苦”了,但脸上笑容更灿烂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由于“活动单导学”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教学设计,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这似乎给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但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不是抱怨,而是对自己专业成长的欣喜,有的老师用该模式参加优秀课评比获得大奖,有的老师被学校、教研部门邀请做学术讲座,还有不少老师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有的老师出版了自己的专著,更多的老师则是对自己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所取得的喜人成绩感到无比自豪。
实践证明,“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中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活动单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形态,也不仅仅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改变问题,更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变革,我们期待着“活动单导学模式”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