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校际结对 促进均衡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还指出“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这既是对教育均衡发展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对教育均衡发展提出的要求和策略。如何促进区域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呢?笔者认为开展城乡校际结对共建活动,是促进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具体可按“五明确”策略实施:
1要明确指导思想和原则
“城乡校际结对 促进均衡发展”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指导,以城镇名优学校与农村学校的“结对子”、“手拉手”对口援教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城镇名优校资源优势,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区域学校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活动要坚持四条原则,即双向互动,整体推进;优势互补,双赢共进;辐射带动,均衡发展;资源共享,全面提高。
2要明确工作目标
2.1进一步更新农村薄弱校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2.2促进城乡教育管理合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质量共提高、教师专业共发展,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2.3探索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师训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满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3要明确活动形式与内容 3.1学校结对
3.1.1按学校类型与乡(镇)学校、村级学校结对,共同完成设计活动实施方案。援助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经验,根据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要求,为受援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3.1.2共享优质资源。援助学校的优秀课件、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资源应尽量多的提供给受援学校教师学习借鉴及使用。
3.1.3结对学校开展校际间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互访学习活动、总结研讨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3.2教师结对
3.2.1根据受援学校需求,援助学校每学期要派出名优骨干教师到受援学校进行教学示范活动,安排骨干教师与受援学校相应学科教师结对,相互开展教育教学交流。
3.2.2结对学校要共同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共同建立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合作研讨制度,定期举办合作研讨活动,结合教育教学难点,制定相应计划,落实研究措施。
3.2.3援助学校要帮助受援学校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形成骨干教师团队,在该校或该乡形成辐射示范作用。
城乡校际结对 促进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