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学案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知识梳理:

1.整体性特征的一般解题思路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

区域内某地理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加剧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的干旱程度。

2.某区域物种丰富原因的分析思路

(1)气候类型多样:地处低纬度(南北跨度大)+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差大。

(2)生存空间广阔:看所跨经纬度、比例尺;或者看生存地面积、下垫面类型。

(3)地域孤立闭塞:处于某个偏僻角落或孤立的岛屿(同化慢、进化慢、破坏少,珍稀物种、特有物种必答)。

(4)人类干扰少:注意提取材料中能体现人类干扰少的信息(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也可以,比如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建设等)。 注意:如果范围还涉及海洋的,要兼顾海洋生物。所以“兼备海陆生物”也是物种丰富的一种。 典型例题:

自然地理要素的协调统一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解析: 第(1)题,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可以判断,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西部低东部高,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项。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挟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挟带了大量泥沙致使含沙量增大。西部海域由于接近河口,含沙量大,海水透明度低,浮

D.洋流流向

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差,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呼吸作用,故选C项。第(3)题,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降低,输送的营养盐减少,光照减少,水温降低,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西部海域水体变清澈,透明度增加,营养盐丰富,所以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项。 答案: (1)D (2)C (3)A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原理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典例精析: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覆被发生变化且越年积雪面积减少,由此推知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导致该地土地覆被变化,A项正确。第(2)题,随着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土壤水分增多,水分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洼地汇集,导致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项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且近年来没有大的变化,洪水暴涨可能性小,A项错误。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较少,退耕还湿面积小,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地面沉降,C项错误。第(3)题,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西伯利亚平地上的土壤水分减少,不再适合耕种。与林地(需水量大)相比,草地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且竞争力更强,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C项正确,A项错误。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无法转变为湿地,B项错误。气温升高,冻融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减弱,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学案设计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梳理:1.整体性特征的一般解题思路(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d6v02dpog7f1wl0k4bu3bj0w6iip0013n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