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保定市第十三中学 靳诗川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这首词独具特色,脍炙人口,倍受后人的推崇和赞誉。 2.教学目标:
“诵读古典诗词,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因此我这样设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诗词内容; ②熟练背诵全词。 方法与过程: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升欣赏品味,在阅读对话中陶冶审美情趣,在擂台展示中延伸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赏析诗词,学习苏轼乐观豁达的胸襟,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教学重点:
诵读欣赏,学习苏轼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首词脍炙人口,不仅因
为它富于音乐美,更因为它蕴含着情思美。. 4.教学难点:
认识作者既想超然世外又想报效朝廷的矛盾思想。这种矛盾思想贯穿作者的一生,一方面,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政治失意,理想受挫,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对中学生来说了解它的实质很难。 二.教法分析
这首词文质兼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设计本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诵读感悟、组织阅读对话、擂台展示延伸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引领他们逐步走进文学的殿堂。 三.学法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在反复诵读中欣赏美,在阅读对话中品味美,在擂台展示中延伸美,以完成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新课标要求。 四.教学过程分析:五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整理资料,积累赏析咏月名篇佳句。设计意图,为教学中的擂台展示拓展延伸做必要准备。 (二)歌曲导入:
课间开始反复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悠扬婉转的歌曲动人心魄,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一起走近词作者苏轼,欣赏咏月名。
设计意图,妙曼的音乐,娓娓的话语,调动了学生篇《水调歌头》 情绪,渲染了课堂气氛,为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基础。 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阶段。
(三)阅读欣赏: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分三个活动完成
活动一:反复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欣赏古典诗词离不开反复诵读。
1.试读:感受着音乐渲染的氛围,学生轻声试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 2.范读:听艺术家孙道临的录音;感悟诗词的语气、语调、节奏; 3.仿读:请学生放开声音自由仿读;找出韵脚:天、年、寒、间,眠、圆、全。
4.齐读:全班同学齐读;调动情绪,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欣赏诗词合辙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既完成了教学重点一反复诵读,又欣赏了诗词的节奏美。 活动二:与文本对话
“真正的阅读是心灵间的对话,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形成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的对话交流。” 与文本对话(感悟诗词意境) 1.(同桌讨论)理解全词大意。 把握内容:
上阕: 中秋赏月,引发仙境奇想 下阕: 望月怀人,感念离合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