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方法
作者:李铁 马强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第05期
【摘 要】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担负着体育运动、健身技能的传授,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落脚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归宿。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和访问法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本着“为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的了解高校学生目前的体质健康现状,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体育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多年的第一线教学经验归纳、总结,找到相对适合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从而为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体质健康;有效措施 1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知行冲突现象
繁重的学习任务被认为是造成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为考进大学的“十年寒窗”苦读,令大部分学子放弃了应有的锻炼时间,即使进入大学,学习任务重,缺乏时间进行锻炼也是造成他们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锻炼时间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充斥,英语过级、计算机过级、考研、提前考职业证书等一系列考试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产生巨大冲击。这一点在高年级学生中更为突出。多数高年级大学生为今后找工作多积累砝码,宁愿牺牲体育锻炼时间,压制自己对体育的激情和欲望。 体育课程问题也是众多学者反思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大学生的体育动机与兴趣问题、体育锻炼参与问题、健康生活方式问题、女生体育特点问题、场地设施问题、体育消费问题等。
上述的问题反映了当今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共性问题的基本方面,但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问题既有共性方面的问题,也有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某些特殊致闲。其中,“知行冲突”尤为突出。
2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方法
2.1加强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建设。学校要加大投入,建立专門的健康管理部门,针对学生体质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运作和处理,要求每个学生建立个人
体质健康档案,进行数据的录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制定各种健康调查表,每年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能上的测试,从整体上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
2.2引入体能测评功能的软件。导入学生的各项数据,软件能自动分析出学生整体的体质状况。学校针对所得出的结论制定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保留历年来学生测试成绩及项目评定表格,进行数据分析,以便在今后的管理中借鉴和应用。 3提高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措施
3.1注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首先,要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依据研究成果确定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发展方向。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为“全面育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要实现体育教学的综合性特征。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从而促进大学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的不断发展,实现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提高。其次,按照不同教学内容的功能实现分类教学。依据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选择适合高校学术的活动内容,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功能进行分类教学,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某项体质健康指标的提高。
3.2重科学锻炼的实用性。大学学习生活丰富多彩,除了学习之外,各种社团活动等余暇休闲活动占用相当的时间,因而也同样存在对各种活动包括对体育锻炼的时间分配问题。如果个体认为参加体育锻炼需要花费许多时间而对锻炼价值预期不高,这就成为一种锻炼障碍,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参与体育锻炼的不积极。现代许多锻炼行为调查也显示:具有体育锻炼行为坚持者,与个体知觉障碍和克服障碍高度相关。因此,学校体育教育提供给学生的锻炼指导,不能仅仅是提供若干种锻炼方法或信息繁杂的体育锻炼指导手册,而应将锻炼方法与提升健康价值的预期结合起来,将锻炼所花费并不太多的时间而达到健康价值的收益结合起来。通过强化锻炼的价值预期使学生感到锻炼对身心的发展所需要的真实时间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从而能够较好地克服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障碍。 4参加科学体育锻炼需注意的事项
4.1因人而异。选择锻炼的内容、方法时,应根据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等来确定。 4.2持之以恒。人体组织器官是“用进废退”的,若长期不锻炼,器官机能会慢慢消退,体质也会衰弱,为了坚持锻炼,最好在每天的作息表中,固定锻炼时间,形成习惯。 4.3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应合理地提高 5结论
高校学生的健康水平需要有效管理和制定学校健康管理政策,而且,各项经费要公开透明,资源利用要公平;对于药品分配要有一定的相关审批程序,否则不得擅自动用;定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妥善保管相关资料;对学生所存在的体质状况进行整体把握,注意其他流行病等疾病的发生;等等。 参考文献:
[1]中國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0.
注:本论文为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沧州市某高校学生体质现状调查分析研究》,课题编号20151208003,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