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
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量》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的全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 (2)能力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 B、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 集合粒子 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 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 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联系其他物理量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力。
回忆原有的物理量 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 强调概念的内涵 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情景1 物质的量的引入(1)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回答。 2、学生认为1个分子太小,不能控制。 3、学生阅读书本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学习反馈 1、该反应可理解为2个氢气分子于1个氧气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也可理解为4克氢气于32克氧气化合生成36克水。还可以理解为2体积氢气于1体积氧气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水。 2、物质的量是用来计量大量微粒的集合体中微粒的多少,它的单位是摩尔(mol),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约为6.02×1023个微粒。 1、如何得出一粒米的质1、这个反应所表达的意量? 义是什么? 2、投影氢气和氧气燃烧方2、实验室里拿2个氢气程式:2H2+O2=2H2O 分子与 1个氧气分子反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有什应容易做到吗? 么联系呢?科学家统一确3、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定了一个新的物理量,这物质里含有多少个微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粒? 质的量,它将微粒与质量4、和其他物理量一样,联系在一起了。 物质的量也有特定的符3、投影七个基本物理量。号和单位,请阅读书本(见参考实验和资料1) 回答。同时回答采用多大的集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呢? 评注:情景1从理解理解方程式的意义引入,以熟悉的知识为基础,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对所要解决问题的重视和注意。并利用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结构与观念,理解摩尔是宏观与微观粒子的联系桥梁。
情景2 物质的量的引入(2) 创设情景 1、幻灯展示或说明:常用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 (长度、质量、时间) 2、幻灯展示:一打鸡蛋,一箱啤酒,一令白纸。 3、阿伏加德罗常数很大,6.02×1023粒米全球60亿人每人每天吃一斤,能吃14万年。 提出问题 1、分子和原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12克碳中有很多个碳原子,数字很大,计算时很不方便,怎么办? 2、什么是物质的量?它的单位是什么? 3、一打有几只鸡蛋?一箱有几瓶啤酒?一令白纸有几张? 4、1摩尔原子有多少个原子? 学生活动 1、学生阅读书本物质的量定义。 2、相互讨论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的联系与区别 3、一打有12只鸡蛋。一箱有24瓶啤酒。一令白纸有500张。1摩尔原子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 4、学生阅读书本掌握阿伏加德罗常数 学习反馈 1、物质的量是计算大量微粒的集合体中微粒的多少,它的单位是摩尔(mol),每摩尔微粒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微粒。 评注:情景2采用推导的方法,由已知的物理量及常见的概念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使学生发现新的概念在以前都以学过,必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些新的物质量、新的单位对他们来讲也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情景3 物质的量应用于微粒数的计算
创设情景 已知1molC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1molH2O中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子。则: (1)1molO2中约含有多少个O2? 1mol氯化钠中约含有多少个Na+? (2)一个O2分子有 个O原子? 100个O2分子有 个O原子? 1mol O2分子有 mol O原子? 个O原子? (3)2mol O2有 mol O原子? 个O原子? (4)一个O原子有 个质子? 个电子? 个中子? 一个O2分子有 个质子? 1molO2分子有 mol质子? 2molO2分子有 mol质子? (5)1molH2SO4有 molH+离子? mol SO42-离子? 提出问题 1、每个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的构成如何? 2、每个微观粒子间的倍数关系在扩大阿佛加得罗常数倍后是否变化? 3、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n、阿佛加得罗常数NA、微粒数N之间有何关系? 学生活动 1、学生能快速集体回答。 2、学生根据情景内容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3、总结物质的量n、阿佛加得罗常数NA、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 学习反馈 1、1mol物质中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 2、1mol O2有2 mol O原子,2×6.02×1023个O原子。2mol O2有4mol O原子,4×6.02×1023个O原子。 3、一个O2分子有 16个质子,1molO2分子有16mol质子。2molO2分子有2×16mol质子。 评注:情景3以例证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减少学生因为对新信息进行加工时已经消耗的大量的心理能量。并以深入浅出的比喻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之间的计算,培养学生化学计算能力。
情景 4 摩尔质量概念的引入 创设情景 1、展示样品:1mol碳粉、硫黄、红磷、水。 2、投影数据:1molH2O、C、S、P的质量。 3、板书或投影: 摩尔质量的定义的单位。 提出问题 1、1molC有几个碳原子? 1mol S有几个硫原子?1mol P有几个磷原子?1mol H2O有几个水分子? 2、它们的微粒数一样,质量却不一样,为什么? 3、1mol物质的质量由哪些因素决定?从数值上看与什么相联系? 学生活动 1、学生产生疑问,相互讨论,得出结论,总质量不一样,微粒数一样,说明每个微粒的质量不一样。 2、学生根据数值可以看出1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3、学生阅读书本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学习反馈 1、掌握不同物质微粒的质量不一样,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2、摩尔质量与式量在数值上相等,但摩尔质量有单位,通常用g/mol,式量没有单位。 评注:情景4以具体实物及数据引入,强调概念的定义和理解,运用了“概念形成”策略,又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概念,重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应用,再运用“概念同化”策略,最终达到了“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的目的。
情景 5 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学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