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孟子教育理论及其学习思想
摘 要 分析孟子的教育理论与学习思想,探究孟子倡导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迪。
关键词 孟子;教育;学习
孟子是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 他在战国中期, 继承孔子的思想学说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先秦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 可以说是孟子开始运用这个概念的。他从三十多岁开始办学, 以后周游列国宣讲自己的学说, 始终有大批学生追随受教, 晚年回乡著述和讲学, 他一生的主要职业是教学。孟子教育思想相当丰富,对现代的教育依然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能学习
从人性论角度而言,孟子的这种说法看到了人格上的平等和天赋禀性的平等, 和现代社会“教育公平性”的提法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先秦两汉思想家用乃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对于人性或人的天赋素质的研究。关于人性的理论, 是他们整个思想体系特别是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有人性理论作基础, 使得他们的思想理论具有思辨性和较强的说服力, 从而吸引后人重视他们的思想, 也使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作用。”
二、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人人都需要学习
道德知识的掌握需要人们去学习孟子所处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 人们学习知识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 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要完善自身, 就必须学习, 而学习须通过学习一定的科目才能实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孟子继承了孔子思想但有所发展和创新, 尤其重视诗书。不仅仅是道德领域, 孟子的教育思想中还涉及了生产方面的内容, 但由于当时生产技术并不像今天一样已经形成了专业的学科和领域,再加上儒家学派占主流地位, 故而涉及得相当少。
三、存心养性,不断修养践履:时时都需要学习
儒家中孟子最重修养, 认为只有先修身养性才能更好地治天下,“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实际上, 学习如果只侧重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 就会导致学习的功利性, 精神的荒芜; 反之, 如果只侧重人格的培养, 则会导致学习的不实用性, 物质的贫乏。孟子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强调的理想道德人格培养、倡导的节俭等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有序和稳定, 另一方面又扼杀了人的个性, 压制了人的反抗精神, 最终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