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贫困原因及林业扶贫措施
杨旭东1,史 伟2
【摘 要】 当前贵州省仍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之一,而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又是贵州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区域。通过对该片区的贫困原因和林业扶贫优势分析,提出了林业扶贫的措施,以期为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的扶贫攻坚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3(032)001 【总页数】4
【关键词】 贫困原因;扶贫优势; 林业扶贫;贵州片区
根据国家对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划分,贵州省分属于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涉及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六枝特区、水城县,安顺市的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贵定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瓮安县、都匀市。共5个州(地级市)4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82075.20 km2。
1 贫困状况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是贵州省贫困成因最复杂、贫困发生率最高、生态石
漠化问题最严重的连片困难地区,被列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3个,占全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66.0%。2011年末,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农村户籍人口1257.41万人,占全省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36.0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135.66元,低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其中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491.02万人,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42.74%,贫困发生率高达39%,比全省高6.08个百分点;分区少数民族人口822.8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5.6%。此外,该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分区内水利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但工程性缺水突出,有效灌溉面积小,25%以上的村未通自来水,32.6%的农户饮水安全问题未能解决。
2 贫困原因
2.1 生态环境恶劣,扶贫成本大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是贵州省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全省78个石漠化治理重点县,该区域就有32个。石漠化土地面积137.81万hm2,占全省石漠化土地面积的45.58%,其中,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4.14万hm2,占全省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的83.36%;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22.70万hm2,占全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的60.54%;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66.00万hm2,占全省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的43.02%;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44.97万 hm2,占全省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的42.23%。石漠化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地零星分散,人均耕地不足0.06hm2,可种粮食作物的土地大多分布在25°以上的坡地上,使得该区域扶贫成本相对较高。 2.2 灾害频发,返贫率高
受地理因素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是贵州省灾害较为频发的区域,旱涝、冰冻、霜雪、暴雨、冰雹等气候灾害和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常常发生,农作物不能保证稳产高产,农民群众人均粮食占有量低,许多已实施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因灾受损严重,使得因灾返贫问题十分突出,正常年景返贫率在15%左右,遇到较大自然灾害年,返贫率在20%以上。
2.3 教育水平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低
受历史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和辍学率仍处于较高的比例。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高达25.70%。文化水平不高,意味着科技素质低,多数地方耕作方式仍较落后,接受外界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差,很多实用的农村新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而且许多地方的农民受传统思绪的影响,安于贫困现状,难以摆脱“生孩子——养羊——娶媳妇——生孩子”的恶性循环的怪圈,自我发展能力十分低下,不容易参与并融入现代社会经济活动,难以分享现代经济发展的利益。
2.4 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力低下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但工程性缺水突出,水利设施薄弱,有效灌溉面积小,人均有效灌面不足0.03hm2,25%以上的村未通自来水,32.6%的农户饮水安全未能解决。交通不畅,部分村寨未通公路,出门基本靠步行,在个别县甚至通往乡镇的公路都未硬化,出行不易,难以将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部分地方通信设施落后,信息不灵,对外界了解甚少,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