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7年江苏省常熟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7年常熟市初三语文二模试卷

2017.5

第一部分(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一座座四楞方方的石碑,虎踞龙蟠,各抱其势,就像是指示历史方位的坐标。它们既以坚硬的(jīn)__

骨背负着几千年的岁月,面对着一个(bò)___大精深的未来,又以广阔中/华-资*源%库 的胸怀凝集着一个民族的肝胆与骨气,像一座座不倒的山峰,(yì)_ __立在这历史的莽原

上,默默无声地__着一切,____着一切,___着一切,用冷静(zhěn)__密的思维把握着自己,把握着岁月,把握着古往今来的风风雨雨以及它们的形成与毁灭。 (1) 根据所绘拼音写出汉字。

①(jīn)_ __骨 ②(bò)_ __大 ③(yì)__ _立 ④(zhěn)__密 (2)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经历述说观察 B.经历观察述说 2.默写

C.述说经历观察 D.观察述说经历

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l)子曰:“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蒹葭苍苍,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诗经》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_____ 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____》) (5)_____ ____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 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 3.名著阅读。(5分)

(1)阅读《水浒传》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3分)

A道了一个偌,携了晁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晁盖问道:“押司知何来的慌速?’’A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字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晃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担阁,倘有些疏界,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 文段中的A指何人?“如今事发了”是指何事?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哈克贝利从侧洞进去找到了印第安人乔埋藏的金币,他们发了财。之后波莉姨妈收留哈克贝利在自己家里生活,他虽不习惯,逃了出来,但在汤姆帮助下,他愿回到波莉姨妈家里,并且B.

他们商量着结伙做强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被神父赶出学校后在车站、饭馆辛辛苦苦干了两年,后来在哥哥的介

绍下做了司炉助手,并在家中结识了他的革命引路人朱赫来。

C.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来到火焰山,悟空去向罗刹女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扇,越扇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真扇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托塔天王等天兵天将的帮助下成功借到真扇。

D. 《水浒传》中描述了林冲由一个安分守己、乐知天命的朝廷武官,发展为投奔梁山“落草为寇”的起义英雄的全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其中最精彩的片段,表现出林冲的起反抗的决定性转变。

4.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分) ①请给漫画拟个标题。 ②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第二部分(4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7题。(7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山居秋暝 【唐】王维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展示的画面。(2分) 6、 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7、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两首诗都描绘了幽雅宁静的环境。 B. 两首诗都表达诗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C. 两首诗都谢了富有诗情画意的风光。 D. 两首诗都是格律诗中的五言绝句。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8—10题。(8分)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 ..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C.必以分人 扶苏以数谏故 .. D.小大之狱 汝心之固 ..

9.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 )(2分)

A.牺牲玉帛 B.小大之狱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 豁然开朗 ......

10.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结合选文做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2题(6分)

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刀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自后乃尊事先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超入顾坐席 (2)) 自后乃尊事先主。

12.关羽“请杀之”的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阅读下面一片文章,完成13—15题。(9分)

知 止 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13.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14.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本文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0题。(16分)

竹影 苏诗布

①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

②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③许多年了,那片竹林用它的富有喂养着我们。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出昨夜的同伴了。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得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于是母亲笑了,一个人对着灶堂火一样地笑。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家了。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地变成了笋干。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伺弄着那些笋片。最后,那些笋片几乎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依托。中/华-资*源%库中/华-资*源%库

④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了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它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

⑤今年谷雨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看见我回来,就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亲明显瘦了,大概是她听不到我们喊叫她的声音,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一跳一跳的,让我的心终究有些宽慰,其实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⑥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她就带着我进那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

⑦浓浓的竹阴里只有依稀的几棵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阴。走出竹阴,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沾了许多的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团竹阴,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中/华-资*源%库

⑧母亲捆好那些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

2017年江苏省常熟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年常熟市初三语文二模试卷2017.5第一部分(2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一座座四楞方方的石碑,虎踞龙蟠,各抱其势,就像是指示历史方位的坐标。它们既以坚硬的(jīn)__骨背负着几千年的岁月,面对着一个(bò)___大精深的未来,又以广阔中/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cjde4yfsl9jajr88ky455t2h95xc900w7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