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楚元王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2011年高考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2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 ..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 ..............21.D.解析:顾:副词,反而,却。

2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 A.①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②下锢三泉,上崇山坟 B.①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②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①以北山石为椁 ②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D.①始营初陵,其制约小 ②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22.B.解析:A项中前一句是写棺椁之葬的起始;C项两句都写厚葬;D项后一句不是写厚葬。

2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得效法暴秦乱君。

23.A.解析:据原文“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文帝最终决定薄葬,是因为明白了“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的道理。

2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24.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您的榜样。

解析:重点词语“去”“坟”“神”“则”,省略句。 【参考译文】

我听说圣贤的君王,广博地观察事物的始终,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身和情理,这样就能是非分明。孝文帝住在霸陵,回头对群臣说:“用北山的山石作为棺椁,哪里能动得了啊!”张释之进言说:“假使棺椁中有让人想要的,即使用金属溶液填塞南山还是会有空隙,假使棺椁中没有让人想要的,即使没有巨石做成的棺椁,又有什么担忧的呢?”死去的人没有终点,而国家却有兴亡,所以张释之的话,是保证国家千秋万代的计划啊。孝文帝明白了,于是选择薄葬,不修建如山般高峻的陵寝。

《周易》说:“古代埋葬逝者,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种树木(或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棺椁的制作,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埋葬在桥山,尧埋葬在济水的北边,坟墓都很小,随葬的东西都很少。文王、武王、周公埋葬在毕,秦穆公埋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不在山势高耸的地方。这些圣明的帝王、贤明的国君和聪明之士,是为国家的千秋万代深远的总体谋划,独到的考虑啊。到了吴王阖闾,违背周礼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人挖开了他的坟墓。秦始皇帝埋葬在骊山的山顶,下面用三泉禁锢,上面堆上高高的坟土,那高度达五十多丈,周边环绕有五里多,他用水银做江海,用黄金做水面的大雁。天下被他的劳役所困苦而反抗他,骊山的墓地修建还没有完成,而周围(一说周章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即周文)的百万军队已经到了骊山脚下了。项羽焚烧了他的宫殿和新修的庙宇,前往的人都进行发掘。之后,放羊的小孩丢了羊,羊进入到了秦始皇的墓穴,放牧的人手持火把照明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这不是太悲哀了吗!因此,道德越是崇高的埋葬越是简单,智慧越是高深的埋葬越是微薄。只有那没有道德缺少知识的,他的埋葬越丰厚,建立的坟墓越巍峨,修建的宫殿庙宇越高峻,被挖掘就一定最迅速。从这里看来,明白和蒙昧的不同效果,埋葬的好与坏,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了。

陛下即位之后,亲自践行节俭之风,最初修建陵寝,那规模限定很小,天下人没有不称赞君王贤明的。得到迁移到昌陵,增加墓地的高度,积土形成山陵,挖开百姓的坟墓,累计起来要用万来计算,修建起居住的城池,限定时间加速完工,耗费了上亿百万多的钱财,修墓死去的在地下怨恨,活着的在地上愁怨,他们的怨恨之气感动了天地,于是天地降下饥荒,死去和背井离乡的人要用十万来计算,我很是为他们伤心啊。陛下您的慈祥仁爱十分美好而深厚,聪明智慧疏放旷达超过世人,应该弘扬汉朝天子爱民的美德,提高刘姓天子的美政,光大显耀五帝三王的遗风,却与残暴的秦国暴虐的君主竞逐做奢侈的事,比拼谁的墓地更高大,这违背了贤明智者的心意,也失去了国家千秋万代的安宁,我私下里替陛下您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您的榜样;秦始皇增加陵寝的高度,埋下优厚的宝物,因为奢侈产生祸患,足够用来作为警戒的。修建墓地的规模,应该听从大臣们的公议,而让万民得到休息。

(二)(2011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

①②③...

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这里用唐李渤隐居少室山,两度不赴召,后韩愈召之而应召做官的故事,说明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②“欺松桂”句: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

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欺骗。③乾没氏:指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于娄公所 舍:屋舍 .

B.非特深山之中 特:特别 .........C.叠足以登垅断 叠足:脚踏着脚 ..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 意:意义 ............

25.C.解析:A 居住;B只,仅仅;D 猜想。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其以我故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

B.①无乎不在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C.①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①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6.D.解析:D项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前一个“其”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后一个是代词,自己。B项前一个“乎”是句中停顿,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C项前一个“之”是指示代词“这”,后一个“之”是助词。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D.作者最后借韩伯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隐士的看法,同时对娄公之类沽名钓誉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27.D.“辛辣的讽刺”不对,应是“委婉的批评”。 28.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28.他想要得到您帮他写的记,希望您因为我的缘故,写一篇记吧。

解析:“渠”,他,1分; “其”,副词,表期望,译为 “希望”,1分;“为之”,1分。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在长安游玩,居住在娄公家里。娄公,是一个隐士,在长安市区居住了三十年了。他家有一个小书斋,名叫“市隐斋”,与他交往的士大夫很多人都给他的书斋写诗,他想要得到您帮他写的记,希望您因为我的缘故(给我一个面子),(为他)写一篇记吧。

我说:“你知道‘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意思。古代的人隐居在农民中,在工匠中,在商贾中,在医卜中,在屠钓中,甚而至于在赌徒中,在卖酒的人中,在看守城门的役吏中,在酒保中,无所不在,

不仅仅是在深山里,在蒿草下,这样之后才叫做‘隐’。古代的人有大隐和小隐区别的原因,是说刚刚学道的人,对道的信奉还不诚挚,(只有)不让自己见到引发欲望的东西,(才能)让心不乱,所以把山林隐居的人称为小隐;(有的人)有操守,能应付世事,不被世俗之物诱惑,出仕和隐居能做到一样,无论是喧闹还是寂静,都能一概忘却,所以把在朝廷和市肆隐居的人称为大隐。照我来看,在山林小隐的人或许还有,但在朝廷或市肆隐居的人不一定都是大隐。自从隐居之士通过隐居博得名誉然后谋求高官之后,(那些在山林中隐居的人)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多了,(小隐尚且如此)更何况隐居朝廷和市肆的那些人呢?现在追逐私利的这类人,耸起肩膀进入市朝,脚踏着脚(争先)登上断而高的冈垄,张开利嘴伸出长爪,争先恐后地进行交易,来同那些佣工和小贩为锥刀之利而血战,挂着羊头,卖着狗肉,(像强盗)盗跖一样的(卑劣)行径,却(说着)像伯夷一样(清高)的话,说:‘我是一个隐士呀’,这样行吗?(我)大胆请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怎么样呢?”

李生回答说:“(他)卖书来维持生活,只求够吃罢了,不妨碍他为人的清廉;通过诗酒与大家交游,求与人和睦相处罢了,不妨碍他的高洁。一个人既清廉又高洁,这的确是古代人之所以隐居的道理呀,你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知道了娄公之所以隐居的情形了,我会为你而给他写一篇记。尽管这样,我对于娄公之所以隐居还是有些不满意的地方。请让我用韩伯休的事结束我要说的话。韩伯休在都市里卖药,药从来都不讲价,有一个女子(找他)买药,韩伯休坚持原价不变。那个女子生气地说:‘你是韩伯休吗?为什么就不能讲价呢?’(韩伯休)于是叹息道:‘我本来是为了逃避名声(才卖药隐居的),现在却连小女子都知道我的名!’(于是)丢下药,径直离开,再也没有回去。娄公的确是隐士,不过他自我封闭的道理,恐怕还是与韩伯休不同吧!言辞是人们外在的纹饰,人都准备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纹饰呢?(如果还要纹饰)这样做就是为了求得名声显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猜测是那些敬重娄公的士人勉强为他的书斋取的这个名吧,不应该是娄公的本意。你回去后,试着用我的这个话问问他。”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三)(2011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傅青主善书画 [清]徐珂

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①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晡至昳②,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为之浣濯,遣人送归。 ....................

楚元王传

(一)(2011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ci2b8y9cs34ka295j7z7yqpo85slb00d4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