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
作者:汤日红
来源:《现代农业研究》2024年第06期
【摘 ; 要】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的瑰宝,凝结力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阶段,各级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为此学校应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逐步提高。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构建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wisdom of the working people. Many thoughts in traditional culture st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t this stage, schools at all levels attach serious importance to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fore,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ormulate reason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level step by step.
[Keyword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research 为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水平,教育部早在2014年便已经颁布了相关教育内容指导纲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入研究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道德规范以及人文情怀,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目前,很多学校均开展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但受到教育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为此相关院校应当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科学的校本课程构建策略,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深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和教学性质存在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构建在大部分学校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教师对教师目标和教学性质的理解存在比较大的偏差,大部分教师将翻译文言文、朗读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有部分教师将传统文化教育转变为主题班会的模式,整体教育比较混乱,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认识始终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 1.2 ;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部分学校并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完全独立的课程,教学过程的安排和部署不够合理,受到教学时间、教学理念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至其他内容的学习中。由于整体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理解偏差,课堂学习的基本内容无法有效的指导日常实践,教学过程的随意性过强,教学内容充分问题突出。 1.3 ;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过于分散,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使用的教材内容也存在一定问题,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察,缺少对传统文化中人文素养、道德情操、民族精神等内容的教育,违背了教育部门关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构建的指导意见。 1.4 ;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在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考试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关注程度严重不足,很多学生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出现比较严重的偏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构建的策略 2.1 ;合理设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结构
课堂教学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合理设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结构,避免教学过程中过于形式化。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供教师选择的內容比较多,为此教师应当加强研究和分析,选择合理的教学目标,准确开展教学定位,认真组织课堂实施过程,使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系统化和层次化的开展[1]。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通常情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包括文史常识、思想内涵、文化意象、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在开展文化意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扇子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讲解思想价值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古人忠君爱国的思想,引导学生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指导日常实践活动,在古代社会风俗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主题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纳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2.2 ; 科学开展教学顶层设计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传统文化教学未形成完善的体系,课程教学结构不完善,教师课程化意识严重不足。建立校本课程体系,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整体教学条件,科学的进行顶层设计,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效果[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牢固树立整体化以及全局化的思维模式,保证教学的顺利有序进行。同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基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构建属于长期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完成构建。针对从未开设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教师需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实践类活动,建立起初步的校本课程体系。如学校已经存在传统文化相关的多门校本课程,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避免知识过于零散的问题。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未形成单独学科的学校,教师应当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合理的渗透传统文化的知识,逐步建立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同时,学校应当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合理进行学科内容合并,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2.3 ;创新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课程化的教学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各科教学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教育學、心理学、学科教学法, 并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本专业教学[3]。为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收集传统文化教学的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逐步完善。另外,针对传统文化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转变考试评估的模式,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分析传统文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将评估模式转变为考试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平时表现占比,改变应试教育的基本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发挥出指导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树立课程化的思维模式,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赖海波.基于思维品质的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以广东茂名地区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02): 54-55.
[2] 艾 琛.“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 2024(10):97-99.
[3] 陈立乾.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J]. 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24,35 ;(04), 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