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的思想性与思辨能力
如何体现文章的思想性一直是写作教学的难点。高中学生的文章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学生的写作缺乏思想。本文试从因果分析、比枝分析以及一些转折性词语的运用入手,探讨如何在写作中体现学生思.维能力这一问题。
一、写作教学中强化思辨性的缘起 (一)对写作中思辨能力的认识
“思辨”在字典上解释为“思考辨析”,思辨性的加强,就是指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虽然时下作文文体正在由纯议论文向一些交叉文体转变,但是学生行文的思想性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现在高中生进大学后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写散文、随笔还可以,文体比较规范的议论性文章(小论文)却写不好。”王教授的话绝非空疏之言。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过多地在意语言的亮丽,而没有将作文的灵魂思想放在首要的位置。于是,思想空洞已经成为时下学生习作的通病。
(二)写作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符合课标要求
2011年版课标在强调学生对生活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同时,也强化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表达与交流”这块内容中,课标是这样罗列的:
- 1 -
(1)高中生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要求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实都是指向学生思维能力(包括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说,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三)学生习作思辨性不强的现状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会有这么一种习惯:一篇文章,开头说明自己的观点,之后罗列三个事例,最后再次附上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写作势必是失败的。高中生要写的一些说理议论性的文章固然离不开事例,但是事例并不能取代分析论证,一篇文章是否能成为一篇观点鲜明、思想饱满的文章,说到底,就是要以“理”取胜,而不是看事例的多寡。
二、提高学生作文思辨性的方法
那么有什么方式能快速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因果分析法
把事实材料中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用设问的方式或因果复句的句式加以强调,从而突显论点的合理性。标志性的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这些词语的运用,能将我们的思维引向
- 2 -
一定的深度,迫使我们在写作时对问题追本溯源,做出深入思考。
如下面这段文字:大家都知道,好的习惯养成十分困难,改掉却十分容易;坏的习惯养成十分容易,要改掉却十分困难。对此,我有深刻的体验与感受。我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热爱起读书,每天中午吃饭过后,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利用闲暇时机看书,时间一长,也积累了不少名篇。可是有一个月我外出旅游,疏忽了,习惯被打就了。回来之后,我便惊奇地发现原先养成的习惯现在反倒不适应了,于是我只能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再次培养这个习惯。
这段文字是在论述好习惯养成的不易,开头提出这个观点,作者以举例论证的方式来佐证这个观点,虽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阅读之后,总感觉举例多于说理,分析不够透彻。于是我运用因果分析法,做了如下修改:大家都知道,好的习惯养成十分困难,改掉却十分容易;坏的习惯养成十分容易,要改掉却十分困难。(观点)这是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自我约束的成果。它是对人性中恶的抑制,是对自我的挑战,所以我们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稍一松懈,它就会被.内心盘踞已久的惰性、贪婪所占据。(原因分析)对此,我有深刻的体验与感受。我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热爱起读书,每天中午吃饭过后,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利用闲暇时机看书,时间一长,也积累了不少名篇。可是有一个月我外出旅游,疏忽了,习惯被打知了。回来之后,我便惊奇地发现原先养成的习惯现在反倒不适应了,于是我又只能花凡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