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五讲
社会结构、团体与组织
一、社会互动与社会结构
1、社会行动:指向他人,并以他人的符合自己预想的反应为目的的行为。 2、社会互动:也称作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
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①合作:不同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目的而互相配合的互动方式。 ②竞争:不同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
③冲突: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
PS:冲突与竞争的区别在于冲突会将对方视为敌对者,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敌对者身上,而不是集中于目标物之上。
3、社会结构:将社会组织成可以预期关系的方式。
(社会互动和社会结构这两个概念与团体和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通常,社会互动发生在朋友、亲戚和同事群体中,或者正式组织如大学和监狱中,但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一个前代的社会结构总是支配着团体或组织里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回应他人的方式。)
二、社会结构的要素
1、身份(status)
整组由社会定义的位置——从最低到最高。每个人同时拥有多种身份。 先赋地位:社会“分派”给个人的,并不把个人独特的天分和特征考虑进去,这
种地位的分派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如个人的种族背景、性别年龄等。 自致地位:经过个人的努力而取得的社会位置。
主要身份:指的是比其他身份更重要,且对个人整体的社会位置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身份。
2、社会角色(social role)
社会对某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人所持有的期望。
从功能论的角度来看,角色对社会稳定的贡献是社会成员可以预期他人的行为,而自己则照本身所属的角色来表现。
角色冲突:当同一个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位置,而这些角色的预期互不相容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
角色紧张:当一个人同时拥有两个社会位置时所面临的挑战。社会学家用角色紧张来描述因为社会上对同一个社会位置的不同需求与预期所造成的困境。
3、团体(group)
指的是一群拥有类似规范、价值观及期望,并且彼此有规律地互动的一些人。 特征:团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团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有一定的群体边界;团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和团体行为。 初级团体:由库利首先提出,用来指称群体间相互依存、亲密与共的小型团体。 次级团体:指称正式、事务性的团体,其成员较少私下往来,彼此之间也没有太多了解。 初级团体 通常较小 为期较长的互动 亲密、面对面互动 感情较深厚 合作性、友谊的 次级团体 通常较大 为期较短,暂时性的互动 较少亲密关系或相互了解 多是表面关系 较正式、事务性的 内群体:界定为使人们有归属感的团体或类别。 外群体:无法令人们产生归属感的团体或类别。
参照团体:不管是内群体还是初级团体,都会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社会学家因此用参照团体一词,指称人们用来评量自己及其行为标准的团体。参照团体有两个基本目的,其一是规范功能,建立并强化行为与信仰的准则;其二是比较功能,用来作为人们评量自己与他人的标准。
4、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指的是一系列社会关系,将一个人直接和他人建立关联,并通过这些人间接和更多人建立关系。
虚拟世界:借由科技的进步,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维持其社会网络,而不再需要面对面的接触。
5、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s)
指的是针对社会需求为核心的信仰与行为所组织起来的形式 身份 社会制度 团体 角色 角色 冲突 紧张 三、全球视野下的社会结构
1、涂尔干: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劳动分工论》:社会结构是由社会上的劳动分工所决定的,即由工作如何进行来决定的。因此在一个分工很少的社会,就必须有强调团体团结的集体意识,即机械团结。在机械团结的社会结构中不重视个人的需要,社会互动与协商是基于亲密且面对面的社会接触,分工不细,所以社会角色不多。而当一个社会科技进
步时,分工不断深化,社会互动变得比较不亲密,一旦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人想要遗世独立就非常困难,互相依赖对于团体的存续极为重要,这样的社会就是有机团结,即指一种社会成员间互相奉献的集体意识。
2、滕尼斯:礼俗社群与法理社会
礼俗社群 乡村生活是典型 人们的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类似使得彼此具有共同的社区情感 社会互动紧密且熟悉 有团结向心力 任务与个人关系无法分割 不太强调个人的隐私 由非正式的社会控制主导 对越轨行为无法容忍 较为强调先赋地位 社会变迁不明显 法理社会 都市生活是典型 人们的共识不高,相异多于相似 社会互动是任务取向的 私心支配一切 任务优先,关系其次 个人隐私极为重要 由正式的社会控制主导 较能容忍越轨行为 较为强调自致地位 社会变迁明显,甚至在一个世代中就有很大的变化
3、伦斯基:社会文化演进观
人类社会是依照社会文化演进的法则进行转变的。意指在文化的连续性、创新和淘汰的相互作用下导致的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
一个社会的科技水平会对该社会的组织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社会形态 出现时期 特征 狩猎采集社会 初期农耕社会 农耕社会 人类出现 1万至1万2千年前 5千年前 四处迁徙,依赖能够采集到的食物与物品 较少迁徙,农业与有限技术的发展 规模更大更稳定的聚落,技术提高及农业产值增加 依赖机械化生产与新能源;集中化工作场所;经济的互相依赖;正规教育 依赖服务业,尤其是对资讯的处理与掌控;中产阶级的扩张 高科技,大量消费商品与信息;跨文化的融合 工业化社会 1760-1850年 后工业化社会 20世纪70年代后期 后现代社会 20世纪70年代后期 四、社会组织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概念
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社会学研究主要是狭义的社会组织。
PS:社会学所讲的社会组织并不只是结构化的形式,即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还是某种过程,即人们形成上述结构并在这种结构中相互合作达到目标的过程。
2、构成要素
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 确定的目标 规范性的章程 权威的领导体系
社会结构团体及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