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风力发电控制实训室建设,完善双馈技术实训室建设。2012年底,形成风力发电技术综合实训环境,利用企业资源建立建设风力发电机组综合实训环境,能够在该设备上完成包含机械安装、电气、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讯等技术内容的实训学习,力求为学生提供具有综合性能的风力发电机组设备,教师能方便地在该设备上按具有生产性功能和整合学习功能的原则确定实训内容,借助我院全国高职、中职师资培训基地,开展师资培训。
表2 校内实训室建设
序号 建设项目 建设 方式 建设内容 合作 企业 建设经费 (万元) 资金来源 实训项目 1 风光互补综合实训室 2套风光互补实训设新建 备及其配套设备 40 1)光伏电池单元的安装与调试;2)光伏控制单元的安装与调试;3)储能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学院自筹) 4)单相离网逆变单元的安装与调试5)负载单元的安装与调试6)监控单元的安装与调试 太阳能控制器实验 太阳能并网实验 (中央财政/风力发电机(含模拟风学院自筹) 机等实验) 逆变器部分实验 电动机的启动与运转,发电机机电特性实验,准同期并列运行,配电系统运行实验,继电保护实验及综合实验,自动装置实验,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综合实验及考核实验,可控励磁发电系统实验与综合、考核实验。 基本的电工工艺实训,机床的典型控制系统,直流调速系统的实训,可编程控制系统实训,人机界面的实训 2 太阳能发电综合实训室 购置4台光伏发电系新建 统及其配套设备 62 3 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实训室 购置1台电力及继电新建 保护系统及其配套设备 30 (中央 财政) 4 电气控制系统综合实训室 购置12套电气控制系新建 统综合实训设备 48 (中央 财政) 总计(万元) 180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选择行业特点突出、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作为高效依托和合作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计划到2012年底建设1个高效依托型校外实训基地。
表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类型 数量 公司名称 主要合作内容 建成 时间 其它合作内容 中广核实训基地 1 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①外聘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学术委员会 顶岗实习(现场毕业设②外聘企业实训教师 计);生产性课程项目;2011年 ③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 生产性实习。 ④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⑤为企业培训员工 ⑥教师下企业实习 中国南车实训基地 1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性课程项目;生产性实习。 建设中 ①外聘企业实训教师 ②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 ③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④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⑤为企业培训员工 苏司兰能源(天津)有限公司、西门子威能极风力驱动(天津)有限公司 动态遴选型校外实训基地 6 生产性实习 建设中 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中海油田服生产性实习 务股份有限公司、歌美飒(Gamesa Wind)风电天津有限公司。 ①企业为学校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 ②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 ③为企业培训员工 建设中
3)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模拟工厂管理方式。完善风力发电控制技术实训室、风力发电双馈技术实训室、模块化系统实训室及其配
套的实训系统的创新实训室管理制度。
(四)课程建设
针对风电产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优化“平台+核心技能”模式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开发符合风电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包,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提升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专业调研的反馈结果,针对新增的电气控制综合实训系统、电力及继电保护系统,优化教学内容,开发相应的课程教学资源;建立基于风力发电控制技能的专业平台,构建面向新能源专业组群的共享平台下的平台课程模块及技能实训模块,实现专业组群所有专业共享的“平台”课程,围绕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开发《风力发电机变频调速技术》、《风力发电控制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等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
通过企业来人参观、听课学生反馈等方式不断建设课程体系,努力发展具本专业特色与针对性的精品课来带动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创新制作课、毕业设计和参与企业课题等的项目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
完善实验室建设,定期向学生开放,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鼓励学生参与技术应用和创新实践;深入改革综合性实践课程“创新制作”,结合学生的“高职高专技能大赛”等各类学生大赛,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结合企业生产一线需要提出毕业设计课题,参与
企业产品设计与制作,学生通过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达到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为了确保风电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实践产学研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企业和学校间形成畅通的人力资源共享渠道。一方面要求每三年内教师下企业进行半年的顶岗工作实践,学习最新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最新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资深的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知识和技能交流。这样学校在课程和课程内容设置上更有的放矢,教师可以跟踪专业的最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更好地指导专业进行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求,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
(五)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
通过引进与培养的模式,寻找有能源行业经验的专业带头人,以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发展。注重团队教师教学方法、专业技能的培养,定期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行培训。
2.骨干教师
培养几名具有实际企业经验的骨干教师,使之能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教师下企业实习,以产学合作为依托,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实训条件,要求每三年内教师下企业进行半年的顶岗工作实践,学习最新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最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