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业(高职层次)组建“订单培养班”,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参与教学和管理。对经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面试合格的“订单培养班”学员,由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安排就业。以此探索天津风电产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实训课程体系
针对风电产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构建基本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综合应用实训和岗前实训体系。开发符合风电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包,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提升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夯实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争取政、企、校多方的支持,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本专业及专业组群基础和专项实训条件。探索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共建集教学、培训、科研、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风力发电实训基地。
本专业重点建设风光互补综合实训室、太阳能发电综合实训室、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实训室、电气控制系统综合实训室。风力发电实训基地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将投入一套维斯塔斯850KW风力发电整机和一套歌美飒850KW可供拆装、检修实训的风力发电机组,以及24工位的安装检修装备。
按照“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装备”的理念,遵循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开发一系列与行业新技术、资格认证相关的实训课程。
与天津的国内外风电企业合作,发挥学院国际合作的优势,拓展同苏司兰能源(天津)有限公司、西门子威能极风力驱动(天津)有限公
司、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有效实施。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为主线,灵活使用项目教学、头脑风暴、引导文等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按照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组织实施,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讲练结合、课堂互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5.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
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更加合理。计划经过两年的建设,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将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保证专业教学的需要。专兼职教师15人,其中含专业带头人1人。“双师”教师的比率达到90%。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下企业,参与企业培训、与企业合作项目,提高教师教学及实践能力。
(1)专业带头人。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1名。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能源行业经验,具有5年以上累计企业工作经历和深厚专业背景,能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在本专业具有较高的能力;能统筹规划和组织专业建设,引领专业发展,能够主持专业的教改科研和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工作。
利用项目资金,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参
加西门子培训员资质培训班学习;参加西门子公司风力发电技术培训;参加中广核公司风力发电技术应用技能等相关技术的培训,提高专业带头人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及时掌握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提升职业教育理念,更好地承担专业建设规划,修订教学计划,开展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工作。
(2)专任骨干教师。提升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选派3名骨干教师参加西门子培训员资质培训班的学习;中广核公司风力发电技术应用技能、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培训;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专业技术和课程体系改革培训,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能力。
(3)兼职教师。包括课程任课教师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聘请具有工程师、技师职称的技术人员,现岗在企业及连续工作5年以上,在专业技术与技能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具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学法培训合格后,主要承担实训教学或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在现有企业兼职教师基础上,新聘请3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训课程的教学;不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专家举办技术讲座或参与课程建设。
6.实施第三方评价
组建由合作企业专家、学生家长、毕业生代表、教师代表组成的人才质量评价委员会,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动态监控与评价。
(1)在第三方评价过程中,以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五年的发展轨迹为监控指标,建立一个综合行业企业专家、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咨询机构的多方的信息反馈平台,该平台通过互动开放式的多方交流机
制达到及时跟踪毕业生信息,实时掌握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的目的。 (2)在第六学期,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人才质量评价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信息反馈平台中收集的信息和问题,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提出调整意见,形成第三方人才培养报告,并对本专业在校生的就业提供就业指导及信息。
(3)建立本专业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将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企业五年内的工作质量、企业考核结果、创造的价值以及升迁率建档,为进一步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依据。
三、建设内容
(一)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风电场的运行维护人员的岗位需求,探索与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培养,按照该公司用人选拔标准,在二年级学生当中挑选优秀学生组建“中广核订单班”,按照校企双方共建的课程体系,实施定向培养,并引入淘汰机制,强化订单班的整体素质。
(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风电产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优化“平台+核心技能”模式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开发符合风电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包,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专业调研的反馈结果,针对新增的电气控制综合实训系统、电力及继电保护系统,优化教学内容,开发相应的课程教学资源;建立基于风力发电控制技能的专业平台,构建面向新能源专业组群的共享平台下的平台课程模块及技能实训模块,实现专业组群所有专业共享的“平
台”课程,围绕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开发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
以学院与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共建的风力发电系统实训基地为基础,开发风力发电运行、维护、检修的综合实训课程。
(三)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功能齐全、手段先进、符合当代职教理念、实训岗位多、人才培养方案有特色、服务于天津乃至全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教师培训与学生培养并举、学校与企业共用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目标、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突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并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与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目前建有风力发电控制实训室、风力发电双馈技术实训室,现在急需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实验设备、并网实验设备来完善,以达到生产性实训的目的。首先,新建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实验设备除满足本专业需求外,可以带动其他专业组群,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本专业作为新能源类专业组群的重点专业,新建风光互补、光伏发电实训室既可以完善本专业的建设又可以带动新能源及其他专业的发展。
1)校内实训建设。计划新建 4个综合实训室,预计二年内利用中央财政100万和学院自筹投入约92万人民币进行校内实训条件建设。购置的设备注重综合性、先进性、可拆装性、灵活组合性。购置的设备注重综合性、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