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24年中考
化学
本试卷包括A和B卷两部分,共4页,A卷共100分,B卷共30分,全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物理、化学共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仔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所有试卷的答案必须按题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在试卷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来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签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黑火药爆炸 B. 湿法炼铜 C. 高粱酿酒 D. 指南针指引航海 【答案】D 【解析】
【详解】A、黑火药爆炸,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湿法炼铜,铁把铜置换出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高粱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利用磁性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 N2——单质 B. SO2——氧化物 C. CaCO3——酸 D. NaOH——碱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氮气属于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
B. SO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 CaCO3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物质而不是酸。故C符合题意; D. NaOH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类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有关空气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B.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不会引起空气质量的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A不符合题意;
B. 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可以做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很多不同的用途,所以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故B符合题意;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是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排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会引起空气质量的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内江。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A. 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B.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C. 过度施用农药化肥 D. 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工业废水含有污染性或腐蚀性的物质,直接灌溉农田,对作物的生长不利。故A不符合题意; B.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节约化石能源。故B符合题意;
C. 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会对土壤、水体等造成一定的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 废旧电池深埋处理还是会造成土壤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A. 纯氧无色无味,常用于医疗急救 B. 熟石灰有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盐酸具有酸的通性,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D. 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填充庆典气球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纯氧常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其可以供给呼吸,而不是因为无色无味,对应关系不成立; B、熟石灰有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对应关系成立;
C、盐酸具有酸通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对应关系成立; D、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填充庆典气球,既安全又能使气球往上飘,对应关系成立; 故选:A。
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B.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C.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D. 酚酞试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呈红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说法正确; B、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法正确;
C、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生成的氧化镁为白色固体,说法正确; D、酚酞与酸不变色,酚酞试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呈无色,说法错误。 故选:D。
7.下图是工业上生产尿素[CO(OH2)2]肥料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原子总数增加
B. 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都可再分 C. 尿素中含有4个氢原子
D.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一定条件CO(NH2)2+H2O;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原子总数与反应前一致,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说法错误; C、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说法错误。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在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 故选:D。
8.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防腐 C. 误服重金属盐可用鸡蛋清解毒 D. 直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硫酸液滴飞溅,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A不符合题意; B. 甲醛有毒,可以破坏人体的蛋白质,所以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B不符合题意;
C. 重金属盐会破坏蛋白质结构,所以误服重金属盐可用鸡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解毒,从而不会破会人体蛋白质。故C符合题意;
D. 久未开启的地窖里可能二氧化碳含量超标,所以不能直接进入,需要做灯火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 H2O与H2都含有氢分子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 物质溶于水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使水发生状态变化,通过三态变化实现水的天然循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水不含氢分子,符合题意;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由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物质溶于水,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