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1.健康人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都能够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 细胞的分化 C. 水的生成与消耗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染色体的复制只能发生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下丘脑中每个神经细胞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均能产生水和消耗水;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据此解答。
【详解】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A错误; 染色体的复制只能发生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B错误;下丘脑中每个神经细胞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均能产生水和消耗水, C正确;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故选C。 2.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实验目的无法达成的是
A. 设置不同的酶或者不同的底物作为自变量,都可以用来探究酶的专一性 B. 设置新鲜肝脏研磨液和清水作为对照,以过氧化氢为底物,可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C. 将四倍体西瓜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 D. 菠菜叶肉细胞因存在叶绿体,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的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的专一性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3、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来的个体,无论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 【详解】酶的专一性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设计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自变量可设置酶的种类不同或者底物不同,A不符合题意;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以过氧化氢为底物,设置肝脏研磨液和Fe3+的对照实验,可验证酶的高效性,肝脏研磨液和清水的对照实验,可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B符合题意;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来的个体,无论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四倍体西瓜的花药进行离
B. 染色体的复制 D. 反射的完成
1
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C不符合题意;菠菜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质壁分离实验实验现象的观察,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拟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 B. 多个核糖体可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 C. RNA分子中没有氢键
D. 细胞内的每一种氨基酸均由多种tRNA转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核膜,因此其拟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分开,是同时进行的,A正确;多个核糖体可以依次在一条mRNA上合成相同的多条多肽链,B错误;转运RNA(tRNA)是三叶草状结构,具有双链区,双链区是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而形成的,C错误;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来编码,因此一种氨基酸可能被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列关于进化理论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只有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D. 通过人工诱变可提高基因的突变频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
2
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不是达尔文在自然选择说中提出的,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B错误;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抗生素能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选择,使细菌逐渐适应抗生素,C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所以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频率,D正确。故选D。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气、生长激素、乙酰胆碱、唾液淀粉酶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 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D. 抗利尿激素基因能够在肾小管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唾液淀粉酶属于消化液,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形成血糖,因此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肾小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识记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节日,在这天有悬挂葛蒲、艾草的习俗,因为葛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