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编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历史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交融和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期末复习题
第二单元期末复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色政绩在历史上被称为( ) A.开皇之治 B.开元之治 C.永徽之治 D.贞观之治 2.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创举,这主要是指 A.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4.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应为( )
①两税法实行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均田制被破坏 ④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③④① 5.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是() A.两税法
B.租调制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6.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C.被译成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 / 10
山东省泰安市新编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历史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交融和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期末复习题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8.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的繁荣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
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 ④科举取士和帝王的提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敕”是皇帝的诏书。凡属重要政事之最高命令,一定要皇帝下敕行之。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并不拟“敕”。唐初,负责草拟“敕令”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10.汉武帝为削弱相权采取的最为重要的措施是 A.频繁任免宰相以防大权旁落 B.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C.废除秦朝的中央官制 D.开始探索三省体制
1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但据《汉书》记载,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大一统局面形成 C.丞相的能力平庸
B.外朝失去了行政权 D.君主集权得到加强
2 / 10
山东省泰安市新编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历史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交融和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期末复习题
1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二者虽然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但是风格不同。云冈佛像的造型,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额丰、肩宽,显得庄严雄健。龙门石窟则更多地表现出中国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目变为和蔼可亲。出现这种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
13.《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写道:“这(三省六部制)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政治)结构……官僚集团在缺乏一个拥有全权的政府首脑的同时,还缺乏一个代表整个官僚利益的最高仲裁者和代言人。”此观点主要说明三省六部制
A.有力地限制了皇权专制 B.使中央政府机构残缺不全 C.不利协调统治集团矛盾 D.导致中央政府权力分散
14.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
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15.在人口众多的古代中国,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向上流动的途径,就会出现很多闲人整日无所事事,日久必然滋生事端的现象,而科举考试促使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忙于读书、参加考试。这表明科举制 A.摧毁了门阀政治 C.促进了社会公平
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 D.—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
16.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与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唐太宗的这一做法
A.造成了冗官冗费的局面 B.利于减少权臣专权局面的出现 C.表明三省制已名存实亡 D.—定程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17.尚书、中书令和侍中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汉武帝设中朝后尚书地位渐重,魏晋时尚书省成为国家行政机关。南北朝时中书令和侍中权力增大,到隋朝中书省和门下省变成了包括决策、审议和行政机构在内的政权机关。以上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表明
3 / 10
山东省泰安市新编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历史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交融和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期末复习题
A.汉朝是中国建立君主专制制度的开端 B.不断分割相权是强化皇权的唯一途径 C.增设新机构使政府的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D.内廷官员外朝化是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
18.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19.隋唐时期创立和发展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官方式的重要制度创新,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以下各项对其评价有误的是( ) A.科举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 B.科举制片面应试严重禁锢了人们思想,不能与时俱进 C.选拔官吏权集中到中央政府,进一步固化了社会阶层 D.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以儒学为考试内容忽视科技
20.据统计,整个隋代“秀异之贡,不过十数”,唐代289年间,进士及第者平均每年只有22名,90%的官员还是因为门第和军功入仕.说明隋唐之际 A.用功读书受到仕人的普遍冷落 C.儒家思想遭到社会的广泛排斥
二、材料分析题
2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社会开放、科技文化高度发展,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对照。 ——韦尔斯《世界史纲》
4 / 10
B.门阀依旧掌握着对选官的垄断 D.科举制只起着装饰政治的作用
山东省泰安市新编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历史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交融和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期末复习题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三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
(1)请列举材料一中“唐初诸帝时代”两个盛世的名称。
(2)材料一中“中国……威力远被”,请写出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影响日本的两个历史事件。
(3)材料二中唐太宗盛赞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分析,该项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4)材料三中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请列举一个他统治时期与西南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事例。
(5)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5 / 10
山东省泰安市新编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历史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交融和隋唐统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