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24-2024学年度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优质教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 / 7 1.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3.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 4.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不少文章,学过他的小说,看他用无数生动的形象表达他在时代里的“呐喊”与“彷徨”;学过他的散文,与他一同在失落中“朝花夕拾”,安静地回忆过往。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看他是如何作为民族斗士,将手中的笔,变成抨击敌人的枪。 二、教学新课 1.初读课文,找出对方的错误观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观点的。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开篇以似乎确凿的事实为据,用一句话指出了三个阶段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态度:盲目骄傲,夜郎自大;盲目崇拜,借助外援;今不如昔,祈求鬼神。即由自夸到崇洋,到自欺欺人、虚无渺茫的态度变化。因此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是论敌的论点。 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 / 7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以对方的论据推出不同答案,有效地驳掉了对方的论点。作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过去和现在的事实都可为证。 3.请结合上述分析简要梳理本文论证结构。 明确:提出对方的论据论点: (1)论据:以前信地、信物、信国联,转而现在的信神; (2)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 (1)失掉的是“他信力”; (2)发展着“自欺力”。 间接反驳: (1)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论据: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 最终结论:自信力的有无……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认识本文文体特点。 明确: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教学提示】 驳论文批驳的方法:一、驳论点,即反驳对方论点的不真实或错误性;二、驳论据,辩驳论据本身是不成立的或是不切实际的;三、驳论证,就是通过反驳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来驳论。 3 / 7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