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第7讲外力作用和地貌教案含解析中图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7讲 外力作用和地貌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1.以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对地1.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1.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2.地壳物质循环 的影响。(综合思维) 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综合思维) 表形态的影响,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2.以循环图、示意图等为载体,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岩石类型与特征,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

代码 A B C D 地貌类型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力堆积地貌 实例 峡谷、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戈壁、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 沙丘、沙垄等 【疑难辨析1】 黄土高原形成与其表面地貌形态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地质作用?

提示 按照“风成说”理论,风力携带亚欧大陆内部的黄土,在黄土高原沉积形成巨厚的黄土层,因此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的结果;而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侵

1

蚀切割而形成的。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是②。(填数码) (3)图中被称为“岩石之本”的是岩浆,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 (4)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圈物质循环除了岩石圈外,还涉及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疑难辨析2】 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

提示 不可以。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才能转化。

考点一 外力作用与地貌

【例1】 (2016·全国卷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2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而成,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必须①稳定,死亡贝类生物②持续堆积才能形成。

(2)河流冲积物是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河流入海的位置变动导致海岸线的不断变化。 2.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C (2)B (3)D

1.风化作用

易错提示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流水 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风 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冰川 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作用结果 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 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 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 3

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波浪 壁,使海岸后退 易混比较

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差异

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 风化是指岩石在无外动力作用下,因热胀冷缩、水的冻融、生物作用而发生的破坏。虽然有个“风”字,但它与风并无关系。

侵蚀则是在“外动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这些“外动力”包括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风化的结果是岩石变碎、变小;侵蚀的结果是物质被移走,留下千疮百孔、沟壑纵横的面貌。 3.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流水 的速度减慢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 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风力 阻挡,风速减慢 波浪 冰川 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 4.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方法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 沙滩、潟湖 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 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 作用结果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 4

5.外力地貌的应用 (1)风向的判定

(2)河流流向的判定

(2019·威海调研)下图为“四个不同地区的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地貌景观成因中,具有因果联系的是( ) A.③④ C.①③

B.②③ D.①④

(2)②③两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风力沉积 C.风力沉积、流水沉积

B.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3)与②地貌类似的景观可能存在于我国的( ) A.四川盆地 C.准噶尔盆地

B.云贵高原 D.山东丘陵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岛屿,是地壳运动形成的,②为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形成的,③为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形成的,④为黄河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由于流水侵蚀,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大,在河口地区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二者具有因果关系。第(3)题,风蚀城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及山东丘陵均位于我国季风区,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故选C。 答案 (1)A (2)D (3)C

素养一 综合思维:风化作用与地貌

1.(2016·海南地理,19~20)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5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第7讲外力作用和地貌教案含解析中图版

第7讲外力作用和地貌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以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对地1.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1.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2.地壳物质循环的影响。(综合思维)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综合思维)表形态的影响,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2.以循环图、示意图等为载体,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岩石类型与特征,考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bdkk7ckwf6b8ve00zsa83uyx9681900vb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